龙陵县“厕所革命”惠百姓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过去的旱厕是‘两个石头一个坑,三尺土墙围半边。’臭气熏人不说,夏天苍蝇蚊子撒欢,孩子回家都不愿意进去。现在换上冲水式厕所,手一按,水一冲,干干净净。尤其是我们老人用起来,挺方便。”提起新改的厕所,龙陵县镇安镇小田坝社区年过七十的村民杨兴维赞不绝口。
“厕所革命”事关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龙陵县出台了《龙陵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采取成立机构定“盘子”、摸底排查摸“底子”、集中研讨开“方子”、业务培训搭“台子”、现场宣讲指“路子”、沼气改厕探“路子”的政策、资金、科技扶持举措,通过新建、改建和提升一批,至2020年,全县城乡公厕、旅游厕所达到27座,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1605座。
农民新建一座无害化卫生厕所经验收合格补助1000元,废弃沼气池改造无害化厕所每座补助300元,至2020年末,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0%以上。
2019年,龙陵县新建改造公厕80座、农村无害化户厕12642座,“厕所革命”稳步推进。
“我们改厕不能‘一刀切’,要给农户更多的选择权。本着‘以改为主、以建为辅’的原则,整村(社区)推进改厕工作。”小田坝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军说。社区“两委”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到村民家中走访、“大喇叭”、微信群等形式广泛宣传,让社区、小组干部起示范带动作用,并拿出一个自然村整寨推进,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改厕当中。杨军说:“全社区435户村民,去年完成改厕158户,2020年3月中旬,有153户完成改厕,年内将实现户户用上水冲式厕所的目标。”
小田坝的改厕只是龙陵县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在龙新乡勐冒社区廖家寨,说起寨里的变化,村民们都称赞“厕所革命”既美了环境,又方便了生活。
全寨有4个村民小组265户1450人。近几年来,廖家寨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村庄道路和入户道路硬化,建成了文体活动场(门球场),内设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修建了水池、水榭、景观亭,安装了休闲桌凳和景观灯,对村庄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户户建起了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卫生间,用上了水冲式厕所。
谈及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廖家寨党支部书记廖放发感触颇深:“以前大部分农户是厕所露天在院口,猪圈牛圈靠床头,道路坑坑洼洼难行走。通过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寨农户都建起了水冲式无害化厕所,畜圈建在宅院外,实现了人畜分离,生活污水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河(溪)水变清了,生活环境改善了。”
龙陵县把“厕所革命”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稳步推进改厕工作,统筹考虑村居地质条件、污水总量等因素确定建设模式,做到“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一村一案”。
对污水能够引入大管网的城区、集镇及村庄,强化配套管网的扩面延伸。对距离管网较远、且排水集中的居住点,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对排水较为分散、集中收集困难的村居,建设散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对山区推进卫生改厕,同步实施厕所粪污处理或资源化,不仅做好改厕,还做好厕所污水处理后端处理。
成立了县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分级负责机制,对改厕工作的谋划、推进、流程、质量、资金保障,改造后的使用、后期维护实行督导监管,确保改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改厕如何兼顾农民生活与生产的需要?龙陵县各乡镇带领农户利用原有条件,因地制宜与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小养殖园、小作坊的“五小经济”一体谋划。
碧寨乡梨树坪社区澡塘小区225户村民建起了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院子里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化粪池产生的有机肥料用来种庄稼和蔬菜。社区总支书记郭长新说:“我们采用三格化粪池处理设施,通过自然过滤、发酵、净化,最后的净化水可以浇菜地,都是天然的有机肥料。”
“厕所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改善人居环境,不仅带来文明习惯上的改变,也带来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龙陵县在做好农村厕所改造的同时,还发动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治理,不仅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农民陈旧的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
龙陵县开展了以“七改三清”(即改路、房、水、电、灶、厕、圈,清洁水源、家园、田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勐糯镇大寨傣族村169户村民户户建起了水冲式卫生厕所,干部群众投工投劳清运垃圾50多吨,治理河道800余米,把大寨河改造为景观河。
同时,将3公里长的村路打造成令游客称赞的环村绿道,路网、水网、电网、光网、排污管网“五网贯通”。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健康休闲等产业兴旺起来,大寨河及小海湿地经修复整治后,干净整洁的堤岸成为新风景,大寨被评为3A级景区,村民们把美丽风景变成“钱景”,大寨有9户村民还办起了农家乐,迎来游客如织。
本报记者 雷 华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