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牵念,叫由旺古镇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云南在祖国的西南,由旺在云南的西南,在我少年时的记忆中,这是乘车上学的必经城镇,每个月我都会经过这里,细细算来时间已经划过了二十余年。
汽车从保山向南龙蛇蜿蜒行驶三十多公里就到滇缅公路707公里处,心里盘算着回姚关家里的路走过一半了。再向南行进七公里,就到了由旺镇,车窗外展现的是沃野千顷的平原,苍翠的少保山山半腰土主庙飞檐翘角俯瞰黎黎众生,大有承天启地之境,空气也瞬间变得庄严温暖。田坝上金灿灿的油菜花,河水平静缓流,柿子园,荷塘蛙鸣,桑园染青,临街檐下女人们把水盆里的蚕茧扯开撑到竹弯弓里......一切宛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人神和睦的净土,尘世的戾气与焦躁刹那间抛在脑后。
(一)
由旺古镇四周巍巍群山高耸相拥环抱,小城后枕少保山,前绕施甸河,形成了“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格局,最近的一座山丘矗立着春笋一般的文笔塔,护佑由旺人身心安泰,官运亨通,更标榜当地生生不息的文脉,真可言为:俗尘之外的诗画江山。
在我这个过路客眼中由旺古镇是个很大的城镇,有黛墨描画着梅兰竹菊的高高院墙,鳞次栉比的四合院,青铁一样古拙厚重的筒瓦屋顶屋脊相接,魁壁联辉,那些四合院有明清遗存,亦有近年建造,房屋新旧交织,传承古今。而人的衣着样貌也有别于其他居住山地和河谷的民众,显得更洁净得体,无论老幼都是逢人便是温婉儒雅的微笑,显出极好的宽厚性情及文化修养。
真实的由旺是怎样的?她又有怎样的过去和辉煌?这好奇泛起的牵念时时挂怀于衷。
翻阅了史料,我才清晰的认清这片土地原来曾有繁华的过去,由旺位于千百年来被称为蛮荒之地的云南西部,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汉代的哀牢国时期,这里就和古印度以及阿富汗有频繁贸易往来的记录,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滇西从古至今以来五金皆出,五谷皆熟,《华阳国志》记载:“益州西部宝货之地,居其官者皆富及十世。”这里可谓应有尽有,是物产丰饶的神仙福地。尤其由旺,地处三江并流的下游,位于茶马古道和西南丝绸之路交汇点上的重要驿站。世世代代的由旺马锅头,赶着当地特有的“火塘马”,个体矮小的火塘马是施甸独有的品种,放养在海拔两千五百米的四大山,身材健硕,四肢粗壮,能承重物,火塘马驮着南来北往的货物,行走在崇山峻岭的横断山脉。向南边过临沧可把丝绸布匹和特产销售到缅甸曼德勒和仰光,以及泰国,北过保山、怒江、迪庆、昌都,可把茶叶运到西藏拉萨,向东则把高原特有的药材运到大理,昆明......谱写着承袭千年的哀牢古国商业文化传奇。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革囊渡江,兴师讨伐云南,结束云南与中原割据五百年的历史,然而忽必烈并没有破坏这一方水土,他修缮了破败的五华楼,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历经朝代更迭依旧安详肃穆,护佑云南的山水众生。大理段氏,仍然是这片国土的世袭总管,永昌府治下的由旺安然渡劫。
大元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属于金齿宣慰司下辖的由旺正式造街起市,把原来“金牛打汪”(打汪是当地方言,动物洗澡的意思。)的牛汪,雅化为“由旺”,寓意:百业始之,由来兴旺。建造东南西北四门,西门和南门都一口四方形敞开式大水井,在五行中南方属火,水克火,西方属金,水生金,即方便小城民众生活用水,又可起到消防的作用,更能聚集四方财富。两口水井宛如两块碧玉砚台,和高高耸立的文笔塔这支擎天玉笔遥相呼应,共同敦促由旺当地孩童考取功名,光宗门楣和报效国家的良好愿望。
由旺古镇每隔四天赶一次集,是施甸县范围内历史最早的一条古代贸易集市。当时施甸境内民众主体居民是少数民族,赶集日身着各色服装的傣族、德昂族、佤族、彝族......齐聚由旺街,交易的商品为:陶器,布匹,竹器,盐巴,农具,草鞋,骡马,鸡鸭,药材,土纸......在朱元璋大规模军屯和民屯的运动下,南京应天府高石坎和柳树湾一带的江南居民纷纷移居当地,把江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传到了由旺,由旺又开始了方方面面新的兴旺。
(二)
倘若用“能人辈出”这个词来形容某一个城镇,那么由旺是当之无愧的地方,这里汇集滇西南最优秀的智囊团,无论是教育还是经商,亦或者入将入士,可谓“进得了朝堂,下得了南洋。”从古至今,由旺人都是最崇尚知识的群体,小城的优秀子弟继往开来,灿若星河。
他们功成名就之后首先想做的事就是报答桑梓父老,捐资当地公益。
大清同治十年(1871),由旺贡生李济川被朝廷委任为贵州训导,看透官场腐败的他未选择赴任,一个草木萧然寒霜皎洁的冬天,他骑上高头大马毅然选择回乡,捐出祖业六十亩良田作为收租学田,创建少保书院,当地无论贫富所有孩童均可免费上学。他题写的天生桥对联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跌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银河似带,殊非机织势偏长。”短短二十二个字,飘飞散落的水花,洁白蜿蜒的河面,潇潇洒洒,纷纷扬扬地灵动着印入眼帘,胜过当下数千字的白话散文。同治十四年又倡导建土主庙,请来附近能工巧匠,各类木石雕匠人,绘画高手,泥塑世家,数年后建成当地最大最精美的庙宇,开光当天洞经古乐在院中悠然奏响,礼乐名乡沁入骨血的典雅延续至今......
土主庙和少保寺在由旺的历史上,与其说是祈求五谷丰登的寺庙,不如定位为当地的文化圣殿和哲学课堂更为确切,墙上的对联和信言都极具现实哲学意义。
感恩百年前的由旺绘画匠人,留下如此鲜艳古拙的画作,也感恩当下的由旺人,将这南天瑰宝存留下来,让今人得以窥见瞻仰古人的惊天技艺,天花板上二十四孝和数不清的民间励志故事,劝人向善,劝人尽孝,教诲信众在七情六欲面前有敬畏心,有上进心。
清末由旺东门街进士孔继勋(1837-1911),出生儒商世家,擅长诗词,自小就能触景作诗,被誉为“迤西神童”。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层层高中,继而向万里之外的北京出发,骑马行船耗时半年之久,抵京参考殿试。官至清廷五品,御赐蓝翎顶戴,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二品,御赐碑文,享“三布一盔”的厚葬。光绪十六年他和同乡李济川出资带领乡邻修建文笔塔,成就由旺八景之一的“文笔宝塔”,一百多年来人们抬头可见的文笔塔就是崇尚文化知识的标杆,而孔继勋就是由旺人心中的文笔塔。街坊们代代相传塔下有孔继勋建塔时埋下的金饭碗和金手杖,保佑当地世世有饭吃,有官做,当笔者问及孔家人是否确有其事时,孔家后人抱出一摞一摞的金色宣纸古书,笑着说:“这就是先祖留下的金饭碗和金手杖。”
清末民初时期由旺的俊秀男女,因有厚实的财富做铺垫,很多年轻人选择广州黄埔军校和昆明陆军讲武堂学习,富欲人家也纷纷学习沿海远渡重洋留学,有到日本、美国、英国......
那个交通不便的年月,如果出行取道东线,从由旺到昆明需要坐一个月的轿子,到上海要近半年时间,而取道西线出发
骑马过龙陵,再过芒市安抚司和盈江干崖宣抚司,出了边界就到当时的英属缅甸,从八莫坐轮船顺伊洛瓦底江到仰光,便可以换乘海轮,不出一月便到达香港和东京等地。
李馨高(1897-1925),由旺西门街人,出生在国家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从小苦读诗书,立志报国。考入昆明陆军讲武堂后步步高升至团长,前往广东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推翻满清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后任驻粤滇军少将,北伐讨袁,战功赫赫。
民国七年(1918),一名婴儿的哭声响彻由旺古镇西门街,李家大院诞生了一个女儿。女儿长大后,这户世代经商读书的开明人家,不仅不让女儿裹小脚,更把她送到昆明南箐学校上中学。女孩就是后来闻名中美两国的女数学家李淑贞教授。李淑贞教授1941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校时得到华罗庚和熊庆来的传授,毕业后留校任教,1943年留学美国哈弗大学攻读数学,毕业后考入美国数学研究院。后任美国纽约大学讲师,继任教授,著有《数学逻辑学》《世界教学经典》。
清代名扬云南贵州两省的御赐三品顶戴武举人王朝卿,护国讨袁的杨文伯,辛亥名士镇康县长杨庆贤,抗战少将杨起凤,北伐名将祝鸿恩,中条山战役的毕选文将军,他亦是北伐名将。
血战台儿庄的李郁高少将,划定中缅边界的吴汉超少将,投身孙中山建国大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王子刚上校,抗战和北伐著名将军有:蒋文波、余建勋......
名震四川云南两省的蔡学禹,因参加过辛亥革命,又历任四川和云南十个县县长,被人称为“十县县长”。
护国军长抗战名士祝鸿基,国务总理李根源曾赠五言诗:“倭旦夕渡江,惊传龙王塘,誓同一块死,此义敢相忘。”
陆军讲武堂毕业的吴有义,他参加过辛亥革命,还是同盟会会员,官至京都议员,抗战时在四川任上校参谋。
云南民族文化名人陈志鹏,任过多所著名大学的校长。
时间转回2020年,现在的由旺人外出求学之风依旧有增无减,有女孩远到英国,加拿大,有的男孩游学到了美国,工作到了澳洲......
军界,政界,文化学术界,省部级官员,每个阶层都有由旺籍精英翘楚。
时下全国闻名的网络美食主播,滇西小哥和品滇云南,他们都坐拥数百万海内外粉丝,每天把由旺的美食美景和人情故事介绍给全世界的友人。
(三)
很久没去由旺,邀二三好友,寻得赶集日又走进久违的街道。眼前的由旺始终是一副儒商的气质,低调,内敛,含蓄,充实又不失情调。斑驳的门板,老旧的店铺,时光飘荡的味道袭面而来,这是最文艺的小城,有八十年代广告牌,清代四合院,明代石雕......汇聚不同时光碾压过的车辙印,它符合作家笔下任何文艺爱情故事的起始点,每条街巷都可寻觅到电影主人公儿女情长的场景,比如电影《杨善洲》和电视剧《不曾见过你》都曾在此取景。
能人荟萃之地的由旺古镇美食多到数不清:粑粑丝、破酥包、红薯糖、小米糖、麦芽茶、豌豆粉、酒酿汤圆、麻花......令人垂涎的各色小吃。
因为辐射面达三县区(施甸、隆阳、龙陵),气候多样,十里不同天,由旺尽享大自然的浩荡恩赐,无物不至,无所乏少:热带河谷的各类水果,冷山地独有的珍奇药材......
我们信步走进一家老店,点了火烧肉拌豌豆粉,这道滇西人喜爱的美食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笔下的“火酒糟生肉”,
豌豆粉爽滑清凉,集中酸、辣、麻、香......一道由旺人的乡愁至味,总能唤醒无数游子童年的味觉记忆。
店主三个开间的门面,食客瞬间涌来,没几分钟就坐满了食客,我们心里暗自窃喜来得早也来得巧,有空位,有老酒,有美食。听一位老食客说,旧时他家曾挂着一副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有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倒壶酒来。
寥寥几个通俗粗浅的文字,道出凡人生活的真实况味,无论贫富人的一生总是为别人忙为自己忙,忙到尽头是身心疲乏,粗茶老酒满上,是何等至简快意。
没有商业开发旅游的古镇,少了一抹俗媚的油彩,人们浸泡在随心自在的传统柔软氛围中,好似自己的脚穿上自己的鞋那般舒怡放松,脑际刹那涌出一股私念,由旺古镇请只管静谧,继续低调,千万别扬名天下,否则如蝗虫般的游客奔来必会侵扰了这一方国土的恬静,任你我青丝换华发,一身布衣,尽享悠游岁月。
如果心累了,那就到由旺古镇小住,这里的平淡烟火,能舒缓焦躁的心绪,治愈俗务的伤。当地街坊言谈透总着久违的浓浓人情味,说话时微笑着,眼神温暖。
旅行的脚步可以慢一些,茶可以浓一些,巷子的猫儿大肆安然酣睡,屋顶炊烟都按照自然风的方向随性飘荡开,徐徐揉碎在由旺的清浅年华里。街上的老人说一直到解放时都还由有更夫值更,子夜里提着灯笼,手敲铜锣竹筒,悠步走在老街的石板路......或许这样的归真状态迎合古人“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的生活哲学准则。
走在由旺老街看到很多老人坐在家门前默默抽着烟,太阳烘烤着老旧的门庭和紫红的脸颊,神情满满是圆融贯通与温和儒雅,他们大抵是书香门第或是行商世家,性情里充溢精明豁达,时光在烟草中尽情地燃烧成灰烬,目及之处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
由旺古镇,你拉住了我二十余年的牵念。
愿下次再见时,山河依旧,故人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