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保护,腾冲在路上在心上
——腾冲市和顺镇“古镇保护模式”走笔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今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和顺古镇,了解丝绸古道交往、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嘱托大家要保护好古镇。
“我们牢记嘱托,始终在生态环境治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脱贫攻坚、党建引领、打好‘侨牌’等方面着力。”泛舟陷河头湿地,和顺镇党委书记黄定兴对记者说:“保护好和顺古镇,我们一直在路上,在心上……”
注重和谐,留住乡愁
“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这无疑是旅居海外的游子对故乡和顺无法清除的记忆存片。
仲春时节,走进具有600多年历史的魅力古镇和顺,绿柳丝丝,红莲映日,青牛暮归,白鹭翱翔,一幅和谐、和顺的美丽景致让人如痴如醉。
丰富的水生态资源为和顺注入了灵动的魅力。在和顺,首先要感受的是这里如诗如画的美景。
这些年,和顺镇始终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水生态环境治理上下足了功夫,尤其在湿地生态景观治理上,按照“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的水环境治理目标,唱响水环境治理“进行曲”,全力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通过调研和征集村民意见,制定出水环境修复方案。在和顺高标准规划污水处理系统,全镇共建设污水处理站2个、污水处理厂1个,日处理污水量745立方米。通过合理布置污水管网,古镇核心区域污水处理管道已基本完善。
河道治理
采取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等多种措施,对河长制管理的河道、湿地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综合治理。在4万平方米的水库、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净化水体,对水碓水库、湿地实施河道清淤工程,累计清理淤泥3万立方米。设置环湖健身步道,对上游及湿地的家禽进行清除,清除鸡鸭1000余只,避免了家禽对水体的污染。加大对破坏水环境的处罚力量,对非法捕捞、乱倒垃圾、污水排放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整合发改、文旅各方面的项目,围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做足山地、坝区、水塘文章,坚持做特农业、做优环境与做强旅游相结合,走发展效益高、生态好的特色观光农业之路。
重点对陷河湿地片区800余亩荷塘、鱼塘进行流转。流转方式以租赁为主,通过农户流转给合作社,政府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的方式进行。对流转的土地进行还湿,引进有实力的业主进行以农耕文化、和顺文化、自然人文景观为主的绿色生态公园,打造集和顺地域特色的高效农产品、消费和休闲观光、康养体验一体化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
和顺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有序推进,为魅力古镇增色较多。如今,生活在这里的7000多居民和到此旅游观光的游客,在古镇清悠静雅的美境里,静下来、慢下来,静静品味着这淡淡的“乡愁”。
“去年9月,我们获得云南省第二批特色小镇荣誉称号,成为保山市首家获奖的特色小镇项目。”女镇长普亚增补充说。“下一步,我们还要对周边山体的植被进行改造升级,包括对林地的补造、改造等。”
传承文化,泽被故乡
和顺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更是祖国西南的文化富集之地。
和顺镇依托八大宗祠的优势,探索“党建+传统文化”的模式破解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两大难题,实施系列工程。建立健全宗族理事会,并在理事会中成立党小组。
开展祭祖仪式,推动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在古镇景区主游道设置与古镇风貌相协调的家风、家训长廊。在主游路、村寨路口、公共场所、景区景点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各种公益广告牌800余块,辖区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
完善整理家风家训和族规,增强族人的社会自觉;开展成人礼等传统礼仪教育;开展文明家庭、最美乡贤、最美老人、最美儿媳、美德少年等“最美和顺人”评选活动。
在文昌宫设立“和顺讲堂”,邀请国内专家讲优秀传统文化、乡贤讲家乡的发展、华侨讲归国的感受。
和顺人杰地灵,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缅甸国师尹蓉和饮誉中外的“翡翠大王”寸尊福、张宝廷等一大批英才人杰。明清两朝进士和举人411人,民国时期赴日留学12人。通过挖掘整理,将先贤的事迹整理成文,讲好先贤故事,以先贤事迹教育启迪后人。
收集整理家族优秀传统文化典故,培训一批优秀传统文化和乡风文明引领人员,展出一批和顺发展的成果。
“我们全力支持和配合好市里正在实施的关于艾思奇大众哲学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系列工程。”黄定兴说。“积极抓好展馆设置的协助工作,做好基地的培训工作,让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文化思想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融合保护,全面发展
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和顺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走“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古镇保护与开发模式,依法保护古镇是和顺古镇保护工作得以全面加强的制胜法宝。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和顺把古镇及文物的保护放在首位。整合各类资金,对文昌宫、图书馆等古建筑群和双虹桥等5座古桥进行修缮。同时,对100年以上的117座古建筑进行建档保护。
中西合璧与徽派建筑和谐相生,是和顺风貌的一大特点。实施“四线入地”等工程,保持镇内风貌统一、协调也是古镇保护的重点内容之一。
201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实施了旅游设施配套、道路通达、乡村环境整治、水环境治理、古镇保护、文化教育卫生、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和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夯实。
和顺有好的德治基础。目前,和顺正在探索一条自治、德治、法治、善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道路,同时鼓励引导古镇民居客栈协会、和顺老年协会、相关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和顺注重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建立。突出古镇保护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进一步健全完善古镇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市场经营准入制度、房屋新改扩建及修缮审批制度、日常巡逻制度、古镇车辆管理机制。整合古镇保护力量,形成执法合力,加大对违章建筑、违规经营、违法用地等常态化巡查、督查,将各类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对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揽客拉客、无证无照、“脏乱差”、随意倾倒垃圾污水等行为进行清理整治。
和顺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7人,2019年已实现全部脱贫。和顺持续抓好困难户的长远发展问题,开发乡村服务公益性岗位24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就业7人;流转土地729亩,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及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残疾人等重点户,做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2019年末,和顺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592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7元。全镇有民居餐馆169户、客栈旅馆375户、商铺650户,5600多个床位。累计接待游客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1亿元,旅游就业和旅游收入已成为和顺居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随着旅游市场的重新打开,宜居宜游宜业和谐的和顺,将以全新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
擦亮“侨”牌,沟通中外
和顺古镇是我国著名侨乡,常住人口7000多人,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达3万多人,分布在缅甸、印度等13个国家和地区。
和顺镇带头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形成海外统战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的良好工作格局。积极“走出去”谈家乡发展变化,讲好和顺的发展故事,倾听海外侨胞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聚侨资支持侨乡建设。认真谋划侨务工作,成功举行和顺镇归侨侨眷代表大会,走出去开展恳亲会。
和顺镇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广交海内外朋友,加强与海外重要社团、重点人士、代表人物的联系。积极开辟新的海外联谊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巩固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契机,组织各类活动,邀请返乡侨领积极参加,组织开展数十次联谊活动。
益群中学是云南省著名的侨校,建校至今得到无数华人华侨的大力资助,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17年,侨生班重新开班,接纳侨生26人,重新开启了和顺教育面向侨胞的大门。
先后选派30余人支援缅甸文化教育,直接教授培养华侨子女,为弘扬中华文化,开展华文教育做了有益尝试和贡献,帮助侨校解决中文教师紧缺困难,在“三胞”中产生较大影响。
做好国内贫困归侨侨眷帮扶工作,对他们的家庭、婚姻等问题给予及时协调解决,保护了归侨侨眷和侨胞的利益。
旅居国外的侨胞为和顺的发展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经初步统计,和顺镇收到海外侨胞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捐赠达1500余万人民币。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做好对外的文化交流,搭建好平台,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黄定兴说。
本报记者 黄宝洲 章媛宁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