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仁和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助力脱贫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本报讯 正值葡萄挂果季节,在施甸县仁和镇中和社区映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近百名群众在葡萄园里忙碌着修剪葡萄。
“合作社里的务工人员,个个都是技术员了。”中和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文周说,中和社区通过大户流转种植,整合外出务工人员土地闲置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农户流转土地收租金、农民务工增加收入、基地务工学技术、就近务工顾家不减收的一举多得。
中和社区的昌和安置点是仁和镇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农户达到了193户794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和社区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以党支部为抓手,充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总结分析制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大胆探索发展模式,实施“大户带动、土地流转、务工学技术”增收模式,引进大户规模化发展产业,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转变群众的发展理念,激发自我发展意识。
段光斗是仁和镇菠萝村搬迁到昌和安置点的建档立卡户,搬迁到新居后,他就近在映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务工,帮助合作社组织务工队进行分片区的安排务工人员进入各个片区的葡萄种植园务工。他说,“葡萄种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合作社年用工量达到15000多人次。2018年,施甸县葡萄种植户集中组建映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将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400多亩,在葡萄种植上,采取技术统一、物资采购统一、人工使用调度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统一。用工主要是一些建档立卡搬迁户、留守家庭妇女等,这些搬迁户和留守妇女长期在合作社务工后,学到了很多葡萄种植技术和科技化管理的知识。”
仁和镇中和社区位于施甸坝中,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人均土地面积较少,村民主要已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中和社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以党建带扶贫的模式,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模范先锋作用,着力推进大户承包规模化发展产业的模式,流转土地、培植特色产业、强化技术培训,引导群众实现“流转土地+务工”“流转土地+创业发展”增收的新路子。
自2010年以来,中和社区采取大户承包责任制的措施,对社区内的13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流转的方式,以每亩1200元的租金流转到大户种植中,集中种植葡萄、梨、西瓜、烤烟、花卉等产业。在土地流转后,中和社区采取组织有劳动技能和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无法离家的建档立卡户在周边农庄庄园务工,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00多人,在周边务工人员达到400多人,务工收入达近300万元,解决了全村100多户建档立卡户无法就业的情况。土官一组建档立卡户郭金枝一家4口人,家中有土地2.5亩,因丈夫常年卧病,将土地流转到大户种植,易地搬迁到昌和新村安置点,与女儿一起外出到福建的工厂务工,人均收入达到每月3000多元,2018年顺利脱贫。
中和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文周介绍,中和社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大部分农户无法依靠土地致富,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闲置也大。社区党总支结合着仁和镇昌和安置点的搬迁户就业的情况,采取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大户流转土地带动务工、大户带动村民外出务工等方式,组织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留守家庭妇女到种植庄园基地务工,让大部分群众实现“土地租金、跟着大户学技术、基地务工”多项收入同步增长。在务工上,中和社区还通过按照村寨分布的形式组建了昌河安置点、土官、中和等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6个务工队,分片区到大户种植基地和庄园进行务工,增加收入。
肉牛养殖
今年60多岁的土官村建档立卡户杨锁芹,去年6月份到勇丞家庭农场务工后,除了每月能够拿到的2000多元工资外,学习到了规模化农业发展理念给她到来的最大实惠。一直依靠传统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杨锁芹家中原来就种植了2亩桑园和养殖了两头能繁母猪、四只山羊。进入勇丞家庭农场基地务工后,杨锁芹主要负责能繁肉牛养殖管理。在参加养殖管理上,杨锁芹学习到了饲料配方技术、疾病预防、肉牛育肥等养殖方法,并将肉牛养殖方法运用到了自家的生猪养殖和山羊养殖上。今年春节前,杨锁芹又在村中承包了10亩桑园,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杨锁芹说:“自己今后还计划再养上几头能繁母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大户带动提升科技化水平和务工增加收入”是中和社区引导村民进行收入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土地流转后,中和社区还通过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农村技能培训、电工培训、科技培训等各种培训班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20余人。中和二组孔强斌2013年识别为建档立卡户,一家4口人,因为妻子残疾,一家人依靠着孔强斌一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2017年以来,孔强斌的妻子参加了多次的生猪养殖培训后,在两头能繁母猪项目的扶持下发展生猪养殖。今年,孔强斌一家养殖能繁母猪10头,大小生猪30多头,年纯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段必深自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后,将家中的两亩多土地出租到种植基地后,与妻子外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务工,不到五年时间,从务工人员成长为到工厂的管理层,月工资达到近8000元,2017年实现脱贫。在外出务工期间,段必深还先后带动中和社区的40多位青年外出到福建务工增加收入。
据统计,2019年中和社区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59人,其中建档立卡转移人数313人,在本地务工达1006人,县外省内务工339人,省外国内305人,国外务工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人数达300多人。(段晓波)
(责编 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