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芒麦村第一书记李琼兰:从“扶贫新手”到“行家里手”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村委会的时候,李琼兰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繁忙而有序的驻村扶贫工作。
28岁的李琼兰是龙陵县林业和草原局一名党员干部,2018年到龙山镇芒麦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2019年7月开始担任第一书记,第一次走出机关来到村里,是一名农村工作的“新手”,经过三年的驻村扶贫磨练,已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年来,李琼兰扎根基层,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心贴心服务,想尽办法为民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的真谛,为芒麦村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不适应”到“感情深”
接到驻村扶贫任务后,李琼兰曾一遍遍地想象着帮助村子发展的美好蓝图,可是到村以后,她才发现一切和想象的不太一样,等待她的不仅有真实存在的贫困,还有群众的不信任。带着这样的困惑,李琼兰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长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刚来村里时,村里不少人认为我就是在基层逛一逛,表面上镀镀金就走了。”面对村民的质疑,李琼兰暗下决心:驻村期间不给单位丢人,驻村结束不让村民失望。如何才能尽快接上“地气”当好“村官”?李琼兰坚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端起粗瓷碗吃吃农家饭,坐在板凳上聊聊农家事,挽起袖子来干干农家活……36个月的基层行,进家入户,摸清贫困户底子,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拿出绣花的功夫,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李琼兰站在村里地头,随口就能说出这是谁家的地,去年种了什么,今年种什么。芒麦村全村辖15个村小组,总人口668户共2867人。水田1283亩,耕地2965亩,林地34600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1户1671人。这些数字,“第一书记”李琼兰全都如数家珍。
李琼兰告诉我们,“我记得自己上任第一天的时候,就诚恳谦虚地向老党员和群众表示,自己是来向你们学习,为大家服务的,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可是几天后,我却发现群众的一些困难与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有很大差距,于是我虚心地向村委会的老干部请教,他们告诉我天天坐在村委会里‘听’是不行的,得把心沉下来,真正地走到群众家中‘做’,才能真正地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困难”。从此,李琼兰便经常走村串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平时做完手头的工作之后,走进农户家,与他们聊聊家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情,了解百姓们关心的各种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她对401户建档立卡户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摸得一清二楚,这也为她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群众中之后,李琼兰感叹到:“老百姓最淳朴了,只要不拿他们当外人,他们更不会拿你当外人,只要放下架子,拉家常、吃农家饭、穿农家衣、干农家活,在与群众的真切交往中迅速进入角色,就能迅速开展工作。与村民面对面,也不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在我了解到群众的实际困难之后,能帮的立刻帮,能解决的立刻解决,有难度的尽量协调尽早予以解决。”
精准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复杂,芒麦村建档立卡户多,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加班干业务,“挑灯夜战”是李琼兰的工作常态,而且作为第一书记的她总是把最重的担子的往自己身上揽。“扶贫工作任务繁重,但我不能被困难压倒。既然挑起了第一书记的担子,就要下功夫去扶贫,更要在学中用,用中学,精准使用扶贫政策,在国家扶贫的大背景下竭尽全力。”李琼兰说。
从“贴民心”到“解难题”
自驻村以来,以前皮肤还算白净的李琼兰被晒得黝黑,浑身散发着“土气”。经过三年的锻炼,李琼兰很好地完成了“宣传员、参谋员、信息员、服务员、协调员”的职责,起到了“下基层、接地气、聚人气,扎实推动脱贫攻坚事业发展”的作用。
“困难群众的大事小情、邻里纠纷、难事烦事,都是我‘第一书记’的工作内容。”李琼兰介绍道。从为群众办理各种证明、填写各种表格,到宣传乡风文明和普及各种扶贫政策,再到帮群众打扫卫生、规划产业、督促建房进度……李琼兰的工作越来越顺手,不光群众受益,自己也得到了锻炼。
说起让她印象最深的贫困户,是家住芒麦村芒麦一组番成贵户,番成贵两口子都是残疾人,无劳动能力,家庭开支都靠儿子儿媳在外务工维持。因为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平日里入户走访,李琼兰都会格外关注番成贵户,经常会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是否能吃饱穿暖都是她关心的问题。2020年初,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了番成贵户的住房。在协助救援人员妥善处理灾情和安置好番成贵夫妇后。李琼兰满脑子想着的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帮助他家渡过难关。于是李琼兰先后去了县民政局、县应急管理局了解相关政策,希望能给受灾户争取更多的保障。后来又动员单位干部职工为受灾户捐钱捐物,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在灾后建房期间,李琼兰也时刻关心着番成贵一家的情况,建房木材的准备、建房的进度、建房期间的吃住问题……李琼兰一天几次的往农户家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番成贵一家渡过难关。
很多像番成贵这样的事例,李琼兰都用心用情是去帮助群众,积极投身这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大行动中,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改变着农村的面貌,成为了群众认可的贴心人、精准帮扶的领路人,颇受群众赞许。李琼兰自己也在基层这块阵地里,与群众的交往交流中活跃起来,在这个广阔天地中接了地气、聚了民气、长了才气,成长为脱贫攻坚战中的急先锋。
从“接地气”到“冒热气”
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李琼兰更注重主动学习,带头学习,她想将学习的氛围渗透到每位党员以及村民心中,将学到的知识政策宣传给每位群众。“几次组织群众宣讲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参会人员三三两两,来了的也多数是在打瞌睡,而且不开‘误工费’根本没人来”李琼兰说。“什么样的宣讲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什么形式能让基层宣讲成为干群之间的纽带?”抱着这些疑问,她一直在探索,后来,她组织了一批讲政治、懂政策、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村小组干部、致富能手、脱贫光荣户到群众中宣讲。一有时间,就带着宣讲员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口树下,都是她们开展宣讲的“小课堂”。找来“群众身边人”讲好“群众身边事”,把中央、省、市、县重要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转化成基层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在脱贫攻坚一线、在易地搬迁现场,在小组户主会上……处处都有宣讲队的身影。
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者,贫困群众的贴心人,李琼兰这些年积极地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出谋献策、解决难题,让贫困群众常常看到党员干部的影子,感受到干部就在身边、党员就在眼前,增强了群众有党就有依靠的底气。而随着脱贫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地,芒麦村不仅告别了贫穷落后,还开始沿着小康的道路迈开大步不断前进。
三年来,李琼兰用脚步丈量民情,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间,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怀着真情解民忧解民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把口碑深深刻在群众心坎上。(杨艳波)
(责编 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