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尹兆场:穷则思变 变出产业发展"大名堂"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措施。国家级贫困村——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社区就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扶贫产业,蹚出了一条中草药产业助力脱贫的稳健新路子。
——题记
“社会主义呀真正好么,我们又种呀田地么又做草(石斛枫斗),做得黄草(石斛枫斗)么街上卖么,卖得呀金钱么进家了.....”盛夏时节,走进坐落在大山深处的龙山镇尹兆场社区,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整个村庄水汽氤氲,层层叠叠的山峰云雾缭绕。寻着悠长的山歌声走去,只见三五成群的村民聚在一起,男女老少围着一盆炭火、一把筛子,在一把钳子的辅助下,一根根石斛变成了一个个枫斗,村民们正坐在家中积极赚取“指尖经济”。
穷则思变,在盘穿吃中成为了石斛产业大村
龙山镇尹兆场社区是龙陵县发展石斛产业最早的社区,当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0%,但人均耕地仅有0.53亩,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日子十分穷苦。为了盘穿吃,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外地客商到村子里收购野生石斛,于是当地村民到深山箐林里采摘后变卖成钱,有效贴补了家用。发现石斛能卖好价钱后,村民们就在村寨周围的树上或天然林中进行仿野生种植并取得了成功,从此开启了人工种植仿野生石斛之路。
黄彩莲家种着10多亩石斛,忙时全家人到林地里打理,不忙时在家里加工枫斗。黄彩莲说:“我们寨子里的大多数人家都种着石斛,在家时,我们就整个‘手不闲’,聚在一起扭枫斗。尤其雨水天,不用淋雨,也不累,在家还有一点收入,还能照管好家里的老老小小。每一年枫斗加工我还有7000-8000元的收入。平时还可以去地上干活,这样一举几得,真是相当好。”
正在熟练地扭着枫斗的段明娣也感慨地说:“其他地方的人是要等着找石斛加工,而我们尹兆场种石斛,是自家加工不赢还要找别人来加工,一年要支付加工费5—6万元,做成枫斗再拿到市场上卖。”说着说着,段明娣又高兴地甩起了山歌:“一把筛子团啰啰,我们做得真快活。做成枫斗往外卖,日子越来越红火......”
段敏娣还表示,她加工枫斗的时间不算长,才有4-5年的时间,村里有好大一部分人比她加工的时间要长得多。寨子里像她一样的人也很多,老老小小都加工枫斗。农闲时间及外出务工低峰期,村内随处可见男女老少手不释“草”。枫斗加工技术精湛的村民,有的还曾被聘请到外省、外地州或者在县内当“师傅”,专门开展枫斗加工技能培训,一边获取培训收入,一边培养了很多徒弟。
谈及石斛种植,许多“斛农”还告诉记者,一开始大家都是在房前屋后“小打小闹”的“玩着种”,没料想一种就是20多年的时间。从“玩着种”到“想要种”再到“种成功”,大家走过了“活树种植——独横木种植——基质种植”的石斛种植路,最后都选择了适宜地域特征的独横木仿野生种植。许多家庭都因种植石斛改变了生活,石斛和枫斗加工为许多家庭增收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前,石斛种植和枫斗加工已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全村石斛种植面积 635 亩,带动380户460人从事枫斗加工,依托枫斗市场销售、实现种植收入504万元,实现枫斗加工 368 万元,户均增收 13900元。
多重发展,迈向“全县中草药第一名村”
在石斛发展路上,当地斛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遭遇过石斛市场“过山车般”的价格考验和创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又因地制宜,按照精准扶贫和“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突出“扶贫与保护生态并重”,在稳健发展石斛的同时,围绕打造“龙陵县中草药第一名村”的目标,开始探索多条腿走路,把中草药种植作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来引导发展,引导村民在中草药种植上做“文章”、医“贫”病,拓宽渠道助农增收致富。部分村民率先走出来,成立龙头企业,加入专业合作社,开始了重楼、黄精、三七、八角莲、冰球子、菊花等中药材种植。
合作社理事长段生启便是首吃“螃蟹者”之一。“我们村山多、树多,家家户户的耕地少不说,还零零星星地‘挂’在偏坡山洼上,栽种传统农作收成很低,以前吃饱都成大难题,日子相当艰苦。”段生启回忆道,“后来我们在石斛上淘到了‘金’,发展到如今,我们想想发展各种中药材种植,我们就走出来搞实验,通过慢慢地实验之后效益还可以,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开始来做,做了之后又带动全村人做起来了,现在的发展还不错。”
许多村民积极加入合作社,或以资金入股、或以土地入股、或以劳力入股的方式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杨学品是当地村民,属于资金入股的成员之一。他和其他村民一样,在石斛种植路上获利,又将获利投入到更广泛的中草药种植上。目前,资金入股的村民已达80多户,入股资金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杨学品表示:“4年前合作社成立,我首先投了20万元,按照现在的生长状况还有市场行情来看,我估计今年可能会分到20多万元的红利,但是为了发展这20多万元我不会拿出来,我还想在这个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其他产业。”
目前,全村建档立卡户225户已有213户加入了合作社。除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下,老百姓自发种植中草药的热情高涨,产业充满了蓬勃活力。“现在我在家边种着一点石斛、三七、黄精,现在的发展还算可以,去年的收入到6万多元,明年我准备再扩种上2亩多三七,黄精也扩种一点。”村民段广富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龙山镇尹兆场社区中草药种植稳步推进,“老产业”石斛稳抓不放松,“新产业”中草药蓬勃发展,全村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亩,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因穷思变,变出了产业发展“大名堂”。面向未来,村里有着更大更长远的打算。
“尹兆场村将持续围绕打造‘龙陵县中草药种植第一名村’的目标,坚持走产业扶贫的道路,强化中草药扶贫的针对性,切实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积极探索‘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模式,打造一个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良性循环体系。”龙山镇尹兆场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勇坚定地说道。
(徐静 云鹏 大孝)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