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平:摘去“穷帽子” 更要挣“票子”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党报记者在一线·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
“我家摘去了‘穷帽子’,更要挣‘票子’,选准养牛这条路子,装上了发家致富的车轮子,一定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采访脱贫户刘德平时,记者被他顺口溜样的回答所吸引,陪同采访的社区干部介绍,年过五十的刘德平是寨里的“歌头”,山歌唱得特别棒,一年一届的龙陵县碧寨乡山歌节都表现不俗,而且养牛产业也干得风生水起。
肢残的刘德平是龙陵县碧寨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上高中的孩子,全家靠经营一个酿酒作坊,耕种着几亩土地维持生活,但收益一直不好。为此,他一直想寻找其它致富门路。2016年,县里提出了“脱贫奔小康,致富养牛羊”的口号,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办一个肉牛养殖场。在社区“两委”支持下,他争取到秸秆养牛示范户5万元的无偿扶持资金,筹资1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修建了标准牛圈、青贮池、医疗室,添置了部分设备,购进了10头能繁母牛、2头种公牛、6头架子牛,试水肉牛养殖产业。每年出栏肉牛、牛犊20余头,创收20多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牛人”。
2017年,刘德平家脱贫出列。刘德平指着刚平整的一块地基朗声道:“养起致富牛,日子有奔头;若要发财快,养好母牛多产崽。我打算再建盖200平方米的标准牛圈,增加10头西门塔尔和安格斯能繁母牛。今年的牛价上涨,每头西门塔尔和安格斯能繁母牛出栏价在3万块上下,3月龄犊牛每头1万到1.2万元,5月份我出栏了6头牛犊赚了7万多块钱呢。碧寨坝是热区,庄稼和牲畜都长得快,但种庄稼没有养牛来钱快,我就选准养牛这条致富道了。”
牛圈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有的正在吃草,有的在喝水,刘德平年过七十的父母在打扫牛圈。“再增加10头能繁母牛,业务量增大了,忙得过来吗?”记者问。“咱是麻子打哈欠——全体总动员,全家除了上学的儿子都动员起来了,我和妻子打理牛场和饲料地,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拧成一股绳,养好致富牛。说真心话,咱再也不愿意回到过去那种苦日子了。政策对了头,一步一层楼,更要加把劲,建栋‘小洋楼’,把日子过得更好。”刘德平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雷 华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