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傈僳山寨的领路人
——记退役军人、自治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余华亮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现年56岁的余华亮,曾在部队服役三年,退役后秉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不忘保家卫国初心,回到家乡自治社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树立国门形象,坚定群众守卫家园、守卫边境的信心和决心,使自治社区成为边境线上的一颗明珠。
余华亮1984年10月入伍,1987年10月退役;198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4月至2003年3月任自治村党支部书记,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任自治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3年6月至今任自治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自治社区位于腾冲市明光镇以北,距镇政府所在地38公里,是一个由傈汉杂居形成的建制村,东临高黎贡山,西、北与缅甸接壤,共有六号、正七号、中七号、副七号、八号5个中缅边境互市通道。余华亮任支书时社区有贫困户308户,农民人均纯收入3175元,当地群众用“川长坝窄,水冷草枯,半年雨水半年霜,苦荞粑粑苤菜汤”自嘲自治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群众贫苦的生活。担任党总支部(党支部)书记的16年间,余华亮认真履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头发展产业,团结和带领群众守土固边,使自治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末,社区贫困户全部脱贫,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16元。
种好一棵茶树。余华亮大胆提出“全国乌龙茶第一村”的核心目标定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并及时组建了高山乌龙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岗,做到“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傈汉群众一起干”,并带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带头示范。他和村主任身先士卒种植乌龙茶280亩,其他村党组干部均带头种植10亩以上。截至目前,全社区共种植乌龙茶10000余亩,涉及10个村民小组、636户、2648人。为了更好的发展好乌龙茶产业,2015年12月15日成立乌龙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让党员带头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提高乌龙茶品质和抱团发展产业、闯市场的能力。
提升一门技术。为让边境地区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项目,把大家认为严酷的自然条件转变为优势,开拓“一组一品”的新型种养殖产业。他牵头协调相关培训机构,加大对社区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近年来,进行计算机、茶艺师、厨师、种养殖业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共计1200余人次,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的技能水平。2018年成立了“腾冲民安农牧专业合作社”,300多农户参与合作社,有效促进原生态小耳朵猪养殖项目的发展,开启了自治小耳朵猪品牌的大门 。
做活一篇文章。利用边境通道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开办商铺40多家、餐馆近20家,开办旅店、宾馆35家,从事交通运输、汽车修理、生猪屠宰、蔬菜批发等行业人员达400多人,在为边境贸易提供后勤保障的同时,做活了边民互市这篇大文章,为自治社区全面脱贫奠定了经济基础。
结合社区边境、少数民族聚居的实际,在市直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带领村委班子向社区1073户农户和商铺每户配发一面国旗,党员户配发一面党旗,让五星红旗和党旗飘扬在边境一线,极大地激发了全体边境村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强化全体党员群众的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和国民意识。
余华亮把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初心,转化为建设幸福家园、守护神圣国土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情怀。 [刘晓斌 杨艳 张维清]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