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金山”促农增收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政府引领+主管推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模式,提升森林质量、生态效益和群众增收致富路径。
政府引领。长期以来,腾冲市始终把国土绿化作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产业富民的基础,将生态建设、“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统筹谋划,将资源利用、脱贫攻坚、劳务增收等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公益岗位开发、资源有效保护、生态补偿脱贫高度融合的新路子,实现了“产业兴、资源增、农民富、助脱贫”的良性循环发展。目前,全市有林地47.03万公顷,林木绿化率75.67%,森林覆盖率75%,总蓄积量5605万立方米。
部门推动。近年来,腾冲市林草局立足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禀赋,树立有回报的林业才是健康的林业、永续利用林业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入科学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管理形式,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结合,不断拓展森林经营的内涵及外延,全力推进多功能、近自然的森林抚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由于森林抚育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市林草局把森林抚育经营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落实责任,从而确保组织领导到位、目标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监管措施到位。加强内部工作统筹协调,努力构建既有内部职责分工,又有相互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工作的新机制。二是重视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为有效推进森林抚育工作开展,多次召开森林抚育业务培训会,对《森林抚育规程》《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等相关技术规程进行了业务培训,统一了思想认识和技术方法,提高了全局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采用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的形式强化对基层技术人员和施工专业队伍的抚育技术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森林抚育工作的作业质量。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作业质量。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抓森林抚育施工质量,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要求对作业区进行现场监督,对抚育采伐木进行标号,标记一块,作业一块,验收一块,杜绝不合理采伐和作业不到位现象,确保作业质量达标。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加强检查验收管理,营林生产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检查验收标准,形成检查验收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森林抚育取得成效。2010年以来,实施的各类森林抚育任务逐年增加,全市累计实施森林抚育61.5万亩,补助资金6087万元,20余万群众受益。
龙头带动。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采伐剩余物利用率,不断提升木材产品附加值,使其成为林农增收的新蹊径。2000年9月,腾冲古林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5915.93万元,占地452亩,年产实木门15万扇、中高密度纤维板21万立方米、胶合板2万立方米、甲醛2万吨,现有员工500多人。公司以自营进出口生产为主,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古林”商标获得了“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实木门和中高密度纤维板是“云南名牌”产品,取得了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20年来,公司坚持“林木资源综合利用”理念,秉承“废材利用、劣材优用、小材大用、大材精用”的方针。主要原材料来源于森林抚育产生的剩余物以及周边木材加工厂的加工剩余物,生产实木门、纤维板、胶合板三大系列产品。近四年,共收购农户和国有林场伐区剩余物399919.969吨,每吨270元,群众直接收入1.08亿元;安排车间、原材料运输等劳动岗位4000多个,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每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
社会联动。腾冲是森林资源大市,腾冲人民历来就有爱林护林育林的优良传统,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已成为全市人民林草建设的主旋律和营造林管理的新常态。当前,全市范围内纯林多、混交林少和中幼龄林超过六成、纯林接近八成的现象普遍,亟待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全社会树立林木经营向森林经营转变的科学理念,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赢”。一是森林经营显成效。经连续森林抚育成效监测结果显示,抚育林分年平均胸径增加0.35厘米,超过未抚育林分51%;森林蓄积量每亩年平均增加0.33立方米,比未抚育林分年平均增加53%。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累计完成森林抚育面积61.5万亩,森林每公顷蓄积由47立方米增加到63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年增长量提高到了25%。二是助力于精准脱贫。在全省首创了森林抚育工+生态护林员的组织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森林抚育经营劳动密集型特点,积极推动森林抚育与生态护林人员有机结合,在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助力扶贫攻坚、拓展就业空间、增加林农劳务收入等方面成绩突出;三是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利用抚育产生的枝丫材等抚育剩余物,带动食用菌等林下经济发展;同时,带动了森林旅游等相关富民产业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具有腾冲特色的新时代的“金山”。(张庆留)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