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披上“绿外衣” 村民鼓起钱袋子
施甸十五万亩林果陆续成熟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近年来,施甸县从生态最脆弱的地方入手,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引导河谷地区群众种植热带经济林果。眼下,在怒江流域的山坡地上,种下去的芒果、坚果、石榴陆续成熟。长势不错的林果不仅恢复了河谷生态,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走进怒江支流勐波罗河畔,到处弥漫着淡淡的芒果清香,熟透了的芒果挂满枝头,甚是养眼。旧城乡新街村新街组村民李成华是旧城乡念想勐杧芒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这几天,他和家人忙着采收成熟的芒果。
“三年前我种了一百多亩芒果,今年第一年采收,卖得二十多万元。按照目前的情况,再过三到四年进入盛果期后,我这一百多亩的芒果卖八十多万元是没有问题的。”李成华高兴地说。
距施甸县城60公里的怒江支流勐波罗河谷,气候炎热,阳光充足,非常适宜芒果的生长。这里的芒果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清香,颇受消费者的青睐,芒果已经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五年来,在退耕还林项目的引导下,当地群众兴起了芒果种植热。
“勐波罗河两岸的这些坡地种植的都是芒果。近年来,全县实施的退耕还林面积五万多亩,带动怒江流域群众种植经济林果十万亩左右。我们造林的树种是芒果、澳洲坚果、软籽石榴、花椒等经济林果。”施甸县林草局生态修复站站长李强会说。
保山市施甸县位于怒江东岸,山区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95%。其中,位于怒江及其支流枯柯河河谷地带,生态脆弱,产业单一,广种薄收现象十分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施甸县结合当地丰富的气候资源,在河谷区域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在果农的精心管护下,这些经济林果部分已进入了初产期。
走进怒江支流的枯柯河流域,记者看到满山的石榴连片成园,沉甸甸的石榴挂满枝头。李新照是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村的村民,2016年,他种了四十亩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去年开始挂果。石榴园里,夫妻俩正忙着采摘、分果、装箱。
“我种了四十多亩软籽石榴,今年卖得六万多元钱,到盛果期可卖到八十万元左右,产值两万元一亩。原来没有种石榴之前,种植包谷的地方,雨水一来,就被冲了一沟一沟,七坑八坑。现在种了石榴以后,对生态就起到了保护作用,一坑一坑这些现象也不见了。”李新照说,石榴不仅给村民增加了收入,还有效地保护了河谷地带的生态环境。
施甸县林草局生态修复站站长李强会介绍,目前大部分林果已进入初果期。今年,果农的经济收入大概在六千万元左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老百姓致富的靠山。施甸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十五万亩果园不仅点缀了河谷山川,恢复了河谷的生态环境,还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图文:杨林元 杨磊 杨丽娟 瞿柯楠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