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拢巴”助力帕连蝶变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腾冲市五合乡帕连村活跃着一支由傣族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他们在构建“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拢巴”志愿服务队。
“拢巴”在傣语中是指德高望重的大爹大妈。在美丽的龙川江畔,镶嵌着一个艺术村庄——腾冲市五合乡傣族寨子帕连。在“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建设与艺术改变乡村相结合下,帕连完成了它“华丽转身”,蝶变为人们心中“最诗意村庄”,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一群老年人发挥的作用,他们就是“拢巴”志愿服务队。
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参与者
驻帕连党支部第一书记段明说:“帕连寨子的公益事业老年人是中坚力量,在帕连农村基层末梢治理中起示范带头作用。”2019年9月,腾冲市五合乡率先在联盟社区创建“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建设示范点,通过在帕连村民小组(自然村)构建“1+1+N”的农村末梢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工作下沉到村民小组一级,让支部“唱主角”,推进“微治理”,全面形成“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的治理格局,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接着,帕连小组成立了帕连党支部,组建帕连村民自管组,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妇女小组、环境卫生小组、老年协会、矛盾纠纷义务调解队等群众组织。在基层自治、德治、法治取得实效中,活跃着帕连小组的老年主力军——“拢巴”志愿服务队,他们在“1+1+N”的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是“拢巴”志愿服务队一个主要功能。“拢巴”义务调解队是村民推荐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一支少数民族志愿服务队,由1名队长2名副队长5名成员组成,主要任务是对寨子内部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纠纷14起。村民杨自达和杨文政两家因入户路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拢巴”主动介入,讲道理、讲法律、讲情义,2020年5月24日,双方当事人终于被“拢巴”的一次次耐心调解所感动,双方握手言和,入户道路得到了硬化。在“拢巴”义务调解队的努力下,帕连全力营造“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氛围,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追求平安、和谐、富裕的内生动力,在寨风文明得到明显转变的同时,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得到持续提升。副队长杨文发说:“大家都是邻里亲朋,抬头不见低头见,和气才最重要。”
乡村振兴路上贡献者
帕连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傣寨,为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精髓,老年传承人积极带领村民组织开展傣族文化、傣文、舞蹈和武术培训,吸引培养了一大批傣族文化传承人,其中“织锦”非遗传人劝自美老人成为村寨群众学习的榜样。在村庄环境卫生治理中,为了让村庄保持干净整洁,“拢巴”每周星期六都会组织村民打扫卫生,通过“拢巴”的带头,如今的帕连已变得干净整洁,旅游高峰期每日游客量达3000人。
随着党中央乡村振兴的号角全面吹响,帕连村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乡村振兴之路,致力打造“百姓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的艺术乡村。考虑到帕连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寨子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这些老人都经历过生产队时候靠抢“工分”吃饭,现在他们将“抢公分”好的地方用于村庄管理,为了制定出大家都比较好理解和接受的“公分制”管理办法,帕连自管组结合实际,明确了7个积分事项和8个扣分事项,将乡风文明、美化人居环境和各类村庄公益活动等内容纳入其中,户工分情况由自管组每月一公示,每季度一汇总,奖惩兑现与村民个人信用记录挂钩,在结合《帕连寨环境卫生共同约定》和《帕连“最美庭院”评比办法》中,通过以提升人居环境行动和创建“最美庭院”为载体,自管组将整个寨子划分为四个片区,明确自管组成员包片责任,网格化管理,精准施策,将执行结果与“工分制”管理办法挂钩,计入每户工分,切实改善村庄环境卫生和家居环境卫生,为壮大村民小组集体经济和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五合乡联盟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明坤认为,“拢巴”志愿服务队思想觉悟高、讲团结、有战斗力、舍得奉献、有公益心、能力强,是一支活跃在最底层做实事的队伍。
□ 黄正保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