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发布时间: 09-09

来源: 新华社  阅读:

  新华社郑州9月7日电 题: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新华社记者王丁、桂娟、双瑞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沿着黄河流向自西往东行走中原大地,函谷关,是绕不开的重要文化地标。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文互动)(1)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古往今来,函谷关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故人乡思。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历史上,河南境内有3座函谷关:灵宝秦函谷关,洛阳新安汉函谷关,建于黄河河滩、紧邻秦函谷关的魏函谷关。最古老的,当属秦函谷关。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文互动)(3)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的关楼(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日前,记者寻访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的秦函谷关。当年的雄关要塞,早已湮灭在历史烟尘中。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在历代著名关卡中,函谷关最为特殊,它既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也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更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一处要点。”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管理处副主任郜俊明说。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从地图上看,三门峡一带处于黄河“几”字形拐弯处。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秦国在此天险关隘修建函谷关。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所以称‘函谷关’。”郜俊明说,有了函谷关,秦国才能据崤函之固,在六国联击之下立于不败之地,并在时机成熟时东出横扫天下。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漫步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不时邂逅典故传说:老子著述道德经、鸡鸣狗盗过函谷……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文互动)(4)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的函关古道(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历史上,函谷关也是象征荣耀的分界线。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为京师所在,人以身居关中为傲。相传,楼船将军杨仆耻为“关外民”,便上书汉武帝,请求将秦函谷关向东搬迁至家乡新安县,这样,自己就成了“关内人”。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沿着当年“杨仆徙关”的足迹,记者驱车一路向东,“去弘农三百里”,到达位于洛阳市新安县东的汉函谷关。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的一处重要节点,汉函谷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文互动)(5)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游客在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内参观(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此处现存关楼、阙台和烽燧。关楼保留了民国期间最后一次修葺的形制。登上关楼,记者遥想“秦时明月汉时关”。当年,西域各国使节、商旅驼队正是从这里往来都城洛阳。经由函谷关,中原文化与秦晋文化相互交融。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汉函谷关的军事防御功能远不如秦时,但作为交通枢纽和商贸中转站的功能更为完备。当时它不仅是一道关,还是一座城。”新安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洪超介绍,这里考古发现的内外城结构、建筑材料以及瓷器、铁器、铜钱等物品印证了这一点。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王洪超曾亲历函谷关申遗过程。他介绍,汉函谷关还出土了大量牵驼俑、胡俑、骆驼俑等,这些具有西域特色的文物佐证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第一关”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函谷关作为交通要塞和东西交流窗口的角色从未改变。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文互动)(2)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这是6月13日拍摄的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随着古代政治中心东移和经济中心南移,扼守东西要道的函谷关地位逐渐衰落。回溯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函谷关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存在。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从郑州始发的中欧班列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抵达欧洲中部。中原腹地,再次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图文互动)(6)千年雄关:见证古今文化交流与融合

  表演团队在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的老子像前表演(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告别古老的雄关时,记者耳畔交相回响起驼铃声声、列车轰鸣,深深感受着祖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进取精神,激动于一个民族不断奋进、开创未来的伟大力量。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蒋建国SSS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