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走出一条“直过民族”精准脱贫路
来源: 云南法制报 阅读:
9月10日,普洱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澜沧专场)在普洱市行政中心召开。会议对澜沧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做法、取得的成绩进行通报,并回答记者提问。
截至2019年末,澜沧县55480户203501人实现脱贫,1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45.85%降至1.61%,全面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提前一年达到整县脱贫摘帽标准。今年以来,澜沧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高效有序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挂牌作战、问题整改等工作,截至今年4月底,澜沧县剩余贫困人口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真正实现全国“直过民族”区域最大、人口最多县“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
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澜沧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切实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目前,该县创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个,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0个,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695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508个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委员全过程发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
工作中,党员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打造出一支不怕困难、敢打硬仗、作风优良的攻坚铁军。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党总支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涌现出李学强等一批先进典型;县政协干部苏毅获云南省2018年脱贫攻坚奖(扶贫好村官);中科院昆明分院派驻酒井乡勐根村第一书记胡红获云南省2019年脱贫攻坚奖(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生活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攻克意识性贫困难题,澜沧县以“爱心超市”为载体,建立了以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自助式帮扶、产业扶贫为主的积分式扶贫激励长效机制,让积分参与产业扶贫收益分配。同时,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密切联系的利益共同体。
此外,澜沧县通过沪滇劳务协作、招聘会、创业扶持、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等,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引导性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1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2.71万人次,发放创业扶持贷款7.95亿元,带动就业1.96万人次,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96万人次。
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澜沧县对需修缮、重建的62648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6361户)危改户进行全覆盖改造,实现“住人无危房、危房不住人”的目标。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资金4.19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684件,解决了46.4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57个行政村到县城及所在乡(镇)公路全部实现道路硬化,乡(镇)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及通邮率均达100%。澜沧县电力保障、广播电视覆盖率、网络宽带覆盖率均100%达标。
多种扶贫方式确保精准脱贫
澜沧县借助中国工程院人力、智力帮扶优势,建成了14个林下有机三七科技成果和15个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样板,走出了“12345”解决素质性贫困的“产业+技能”科技扶贫之路;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培养了15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2800余名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打造了一支科技人才队伍。
目前,澜沧县森林覆盖率达65.2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先后创建市级生态村129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7个,绿色社区2个,绿色学校19所,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大提升。
作为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的独特优势,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倾力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2013年成立的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带动本村民小组90户3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该组村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娜倮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和“云岭楷模”称号;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
2019年,澜沧县旅游综合收入54.13亿元,覆盖建档立卡户0.8万户3.04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实现文化旅游扶贫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下最细的功夫、啃最硬的骨头。澜沧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庄严承诺,走出了一条具有澜沧特色的“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记者 谢玉鑫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