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甸河串起山水田园风光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有“千年茶乡、田园城市”美誉的昌宁县,是一座与水结缘、因水而兴的田园城市。右甸河被喻为昌宁人民的母亲河,也是昌宁“美丽县城”建设的亮晴之笔。右甸河在昌宁境内流经3个乡镇、18个村(社区),境内河长65.49公里,径流面积522.6平方公里,自北向南横穿县城,流经右甸生态农业湿地公园、茶韵公园、星河田野公园,串联起了昌宁县城的景观带,也串联起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山水田园城市。
自开展“美丽县城”创建工作以来,昌宁县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目标,按照生态城市和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引入水利、水生态、水景观“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依托穿城而过的7.5公里右甸河河道,形成了以右甸河为轴,城北、城中、城南3个公园节点为主要支撑的城市生态廊道和11个城市公园群落。
水清城更靓
“太漂亮、太震撼了!”每到晚上,昌宁县城和周边的群众都会聚在水秀广场湖畔,共赏光影水秀,这已成为大家的一个共同习惯。
水秀广场位于昌宁城北的右甸生态农业湿地公园内,是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城北生态农业湿地建设内容之一,公园由230亩传统农业种植区、220亩水生态处理净化区、118亩核心湖区和206亩观光农业体验区组成。
梦幻的水秀表演,得益于公园良好的水质条件。右甸生态农业湿地公园由24个净化池组成生态湿地净化系统,对水体进行自然净化、物理净化、生物净化三级净化,处理能力达每日3万吨。
昌宁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杨正明介绍说,现在右甸河不仅可以实现汛期分洪、旱季补水的功能,还对上游6个村2.6万人生产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水进行了治理。水体通过表流、潜流、垂直流三级生态湿地净化系统,逐级净化处理,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地表水二类A级标准。
景美民更乐
位于城区中心位置的茶韵公园处于右甸生态农业湿地公园下游,全部引用通过治理后达二类A级标准的清水,是昌宁县自2013年以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昌宁形象的一项重点工程。公园规划布局以自然型和生态型为主,融合了昌宁的农耕文化、茶文化、青铜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特有文化元素。
2017年7月,昌宁对茶韵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以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为根本,采用“步移景异、园中现园”的策略,围绕“千年茶乡和茶文化”主题,以品茗和观湖赏景、彩叶植物、常绿开花植物、本土果树等为主题园,实施了1个主题加10个园中园的“1+10”改造工程。
改造后,公园植物景观更加丰富,在树种选择上,以滇朴、清香木、天竺桂、银杏等为主,合理搭配中层灌木及地被植物;公园功能更加完善,承载着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保护资源、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凸显智慧游园,应用游园导览、信息感知、游客定位、安全保障、环境监测等,让游客可全方位畅享智慧新体验。
树更多了,花更美了,水更清了。如今,茶韵公园如初次建成时一样,再次成为了昌宁人民心中的“热点”。
岸绿水更秀
右甸河横穿昌宁县城的末端,还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星河田野公园。公园占地2600亩,以“田园”为基底,“星空”为主题。通过对农田现状的梳理,以田园风光和自然水系为主导景观,大面积种植季候性经济作物,形成独有的农业大地景观。其间增设游步道、景观点,营造了充满乡土情怀的田园诗意景观。
目前,已经完成了3个码头基础施工,完成2.5公里航道主体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景观乔木配植3000余株。
通过实施“美丽县城”建设工程,昌宁把穿城而过的右甸河建成了风光旖旎、游人如织的生态廊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6.8平方米,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
2020年1月,昌宁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美丽县城”;2020年3月,昌宁右甸河公园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7月,右甸河田园生态旅游度假区获省级批复,县城所在地田园镇入选省级旅游名镇。(杨荣辉)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