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图书馆: 百年书馆,启智乡梓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绮罗自然村全景 |
下绮罗社区举办全民阅读活动 |
在腾冲市腾越镇下绮罗社区,有一座图书馆,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多年以来,图书馆就像一位睿智的老师,默默地给当地的人们灌输着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一代代腾冲人。说到这个图书馆,就不得不提到它悠久的历史。
绮罗,古称“矣罗”,明清时期雅化为绮罗。因村落依来凤山麓而建,“十里人家与城相连,万瓦如鳞,状似游龙穿行于古树竹浪之中,古迹璀璨,青山若黛,宛如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又有秀水东来,环绕宛若襟带,状似绫罗,故名绮罗。”
钟灵毓秀的来凤山使下绮罗社区成为坐西向东的天然屏障。这里有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绮罗文昌宫;有创办于1919年的民办乡村绮罗图书馆,2015年曾荣获“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有永葆古朴原始风貌的百年古刹水映寺;有建于民国十八年富有江南特色建筑风貌的四合五天井李家大院;有功归华表的墓志牌坊;有抗英名将李珍国故居以及天开淑景的古宅民居等历史古迹。绮罗文化积淀厚重,侨乡文化闪烁灿烂,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抗战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传承,曾孕育出许多名人志士:科举时代的五魁举人张大成、李承恩和腾越“七诗家”之一的李含英;辛亥革命腾越起义骨干——云南讲武堂学生李学诗;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李天和、李玉轴;抗英名将李珍国;20世纪20年代早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李辅仁;商界巨子李含馨、翡翠大王李本仁……绮罗的先民们艰辛地向海外开拓,把心血、汗水和智慧注入绮罗这片热土,创造了侨乡的美,而且美在自然真实。
1919年,绮罗海内外乡贤李子汉、熊庭和、马寿山、段雨膏、许梓初、张立刚、李械庭、张华钧、李生泽、刘太泽、李心正、杨枝龙等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在下绮罗小街子公堂内创建了绮罗书报阅览室,以此为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反帝反封建的重要阵地。
绮罗书报阅览室的诞生,不仅成为了绮罗民众接受新思想、汲取新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心。1932年,书报阅览室因为图书增多,规模扩大,便将图书馆迁至绮罗文昌宫,更名为绮罗图书馆。馆内藏书量达两万余册,其中有从上海购进的《万有文库》《小学生文库》及《申报》《大公报》《文汇报》《天津报》《觉民报》《兴商报》《仰光日报》等海内外报纸。还配有脚踏风琴、油印机、学生化学仪器、动植物标本、人体生理模型等。尤其是在馆内高挂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在延安与其他抗日将领合影的大幅照片,更表现了民众对真理的向往。1928年,绮罗在外华侨已遍及缅甸、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乡中贤达和先进知识分子吸收了大批有识之士和进步青年学生,以绮罗图书馆为活动中心,作为乡村群众团体,发动组织成立了“新绮社”,于每月16日集中在文昌宫内议论国事乡情,探求家乡改革发展新途径。1931年,“新绮社”由图书馆负责编辑出版了油印刊物《家乡通讯》,对促进改良社会风气、摒弃陈规陋习、弘扬传统美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33年,由绮罗图书馆编辑,寄往缅甸印刷出版,创办了《新绮罗》二月刊,发表了大量有关禁止赌博、吸毒、铲除封建迷信、改良婚姻制度、争取妇女解放、振兴家乡教育以及抗日救国、富民兴邦等文章,印发到家乡和在外华侨手中,费用由同乡内外人士捐资。其宗旨是全面介绍家乡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沟通内外消息。绮罗图书馆成为了海外游子与祖国、与家乡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爱国志士,很多青年成为后来腾冲的抗日骨干。
1942年,日寇侵占腾冲,初具规模的绮罗图书馆毁于一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于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科学、繁荣文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腾冲县华侨联谊会绮罗籍会员李心和、尹铁中、方百川等随即致力于建设华侨书报阅览室,志在恢复绮罗图书馆,使当时的绮罗图书馆颇具规模,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夭折。
初春的暖风吹拂着新时代的气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绮罗图书馆为科技致富、生产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信息与技术服务,其劳动价值在经济社会中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1年春,下绮罗大队争取到腾冲县侨务办公室赠送200元人民币,经归侨李和仁、张自省、段曰良、朱屏周等老人全力倡导,尽力筹办,在下绮罗大队部后院,总投资2800元对房屋进行了翻修、粉刷,设立了书库,重建了绮罗图书馆。1983年,下绮罗村公所又筹资25000元,向下绮罗自然村五社购得原段氏宗祠(占地440平方米)为馆址,再次重建新馆。时任下绮罗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加生带领村干部亲力亲为,抬土运石,粉刷墙壁,修葺房屋,美化环境,倾心尽力。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书的捐书,有花的送花,争先恐后,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年逾古稀的村民黄永源,他挑着一担沉重的花木,步履蹒跚,从上绮罗赶来庆贺。更令人感念和顺图书馆的赵秀发、刘玉璞两位老人,都已年逾古稀,分挑着130册图书步行4公里山路,赶到绮罗图书馆时已是踉踉跄跄,汗水渗透了衣背,温暖的笑容仍洋溢在饱经风霜的脸上。旅居香港的伍集成先生寄赠人民币10000元,并订赠了多年的《上海画报》《现代中国》《香港年刊》。全国政协委员、乡人李稀泌先生为绮罗图书馆亲书馆额,题赠贺诗,寄赠《曲石文录》《叠翁行综录》《曲石精庐藏唐墓志》等珍贵地方文献。据统计,群众捐资2000余元,各种书籍600余册,各种花卉20余盆。
到1984年,绮罗图书馆才装修完毕,迎来了新生,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村民们三两成群出入书馆,尽情畅游书海,品味不同图书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悟和思考。诗歌的潇洒精悍,散文的飘逸韵味,小说的严谨朴实,无不让人们心灵受到熏陶和震撼,犹如春风拂面,吹去人们心灵的尘埃,吹散心头的烦恼和忧愁。村民李宗本想发展种植业,却苦于缺乏种植技术,当他在绮罗图书馆看到一本《樱桃种植技术与管理》时,他欣喜若狂,潜心学习,掌握了樱桃种植时间、生长习性等技术后,他便到白泥坑承包山上种起了樱桃。他勤耕苦作,科学种植,樱桃上市后畅销市场,供不应求。绮罗图书馆赋予的源头活水,为群众开辟了科技致富的新生活。正所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92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加生认为图书馆规模太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决定另建新馆,遂大力倡导,举全村之力多方筹资15万元(其中村公所筹资8.56万元,有5万元贷款。由乡人李和仁先生专程去香港,争取到腾冲旅居香港的知交、爱国人士伍体贤先生捐赠人民币5万元),于1993年4月破土动工。由于建筑规模扩大,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工程完成一半后即因资金无着而停工。加之集体企业、商号日益衰落,集体经济亏空,无力支撑图书馆装修,使已建成的框架日晒雨淋,日渐腐朽。刚上任不久的下绮罗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李心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方面在村内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多方捐款,另一方面与图书馆骨干张天祝、高镇仁商量,决定依靠和发动海内外人士,完成图书馆的续建工程,并将集资和施工任务交给图书馆。图书馆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续建工程服务组,向缅甸、台湾、香港和在县内外工作的村人发出了《关于完成新馆续建工程的求援信》500份。通过李心澄的父亲再次请伍集成先生帮忙,捐资了5万元,缅甸郭淑荃女士捐人民币1万元。截至1997年春节,图书馆共收到海内外人士386人的捐款99433.56元,美金200元。不仅装修了整栋房屋,而且,图书馆外环境也得以改善。
1996年5月,绮罗图书馆正式开放,馆内由一批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退休教师、干部和乡间老人义务值守。他们都是退休时或退休前就主动报名自愿担任图书管理员,全凭着一腔造福后代的热忱,不计任何经济报酬,不顾年迈体衰或带病之身,每周轮流值班,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年复一年的在这一片启智育人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热情接待读者,把自己数十年的文化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自从图书馆重建以后,书屋的灯光便点亮了绮罗乡村之夜,村民们置身于书馆,陶醉于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于智慧天空下。书声琅琅,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侨乡沉寂已久的静谧。第一任馆长李和仁,副馆长张自省,管理员李子吉、李翰章、李子明、方惕乾、尹贞本、朱屏周、段曰良。继后而来的李子馨、李振纲、李祖舜、李振明、李怀纪、张自擎、李心源、马德静、尹必畅、彭秋农、李心莲、段生强、段曰肃、段曰爽、尹钰衡、李伟、李成贤、杨静英、李加刚、李纯锦、尹必正、马德厚、李宗盛、杨明爽、谢会书等纷纷投身义务值守岗位。他们都是为国家和人民辛勤工作了几十年的人,退休后都是儿孙绕膝,不愁生计,但他们不愿待在家里纳福养心,而是选择了退而不休,将自己全部精力奉献给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
在这里,他们的余热得到发挥。第六任馆长李纯锦老师,从教30年,退休下来就到图书馆参加义务值班,后又担任了馆长职务,全身心投入到图书馆工作中,虽然身患疾病,仍坚持在平凡而伟大的图书馆值班岗位上,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89岁高龄的马德静老人,自1987年从教育战线上退休,毅然投身绮罗图书馆义务服务33年,先后担任副馆长兼出纳,承担了图书馆的购书、整理、编号、上架及借书登记等工作,书香情怀,初心不改。2014年,马德静受到腾冲市妇联授予“五星志愿者”称号,2019年7月她又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绮罗图书馆素有义务值班、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自1981年,先后有67位乡里先贤义务值守,已故馆员李心莲老师义务值守时间长达24年。现仍有13位退休和务农的老人义务轮流值守,平均年龄70岁,最高年寿者已达89岁高龄。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倾情奉献着自己的余热和精力,感染和带动着前来借阅、学习、参观的每一个人。
绮罗图书馆已成为了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和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2003年2月,腾越镇将中绮罗、下绮罗、田心、左所营四个自然村合并成立热海社区。当时,刚建制的社区一无所有,既没有国家编制,又没有专职管理员,更没有专项资金,时任党总支书记李心澄带领社区“两委”班子毅然撑头,内外协力,把图书馆的发展放在前头。由于中绮罗、下绮罗、田心三个集体经济组织都没有收归社区统一管理,且昔日红极一时的侨星商号、兴侨商号、绮罗腌辣厂、藤编厂、编织袋厂早已倒闭,每年的办公费都得摊派到各自然村承担。但为使图书馆不断巩固发展,大家还是毅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下绮罗自然村理财组坚持每年从文昌、罗生支部各抽出1000元到1500元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图书,国家图书馆、国家新闻出版司及政府、单位捐赠图书共16896册,其中国家图书馆捐赠10000册,2018年腾冲文化广播体育局捐资20000元,县图书馆每年赞助人民币300元,2004年腾越镇政府拨款人民币10830元,将图书馆主楼四周的走廊和院内通道用火山石进行镶砌,改善了馆内内部环境,2007年又争取到保山市政府5万元购书经费。2014年、2015年争取到腾越镇人民政府下拨购书经费10万元。2017年,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社区总投资305271元将馆内门球场迁至水映寺旁。2019年10月从下绮罗自然村一至十二组集体山林中砍伐木材120平方米,总投资57万元建成多功能藏书楼一幢。现在的绮罗图书馆占地1134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二层木楼飞檐翘角,人字形瓦房气宇轩昂,设有图书外借室、书报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报刊阅览储藏室。在历届村社区干部的领导下,绮罗图书馆在很短的时间内镶砌了砚池、巧设了假山、架接了喷泉,构建了平面拱桥以石栏维护,构筑了台式照壁并赋诗作画,不断植花种果,美化了环境。同时,还修葺和完善了围墙、大门,增设了墙体文化、休闲小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藏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具备了集图书阅览、老年活动和群众休憩娱乐为一体的功能,成为民办公助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范例。
2007年7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到绮罗图书馆参观,高度赞誉绮罗图书馆为“中国村级图书馆之首”;2015年12月15日,绮罗图书馆荣获“全国基层最美乡村图书馆”。
绮罗图书馆有其独特的优点和文化内涵,真实记录着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体现了极边民众的爱国爱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近年来,社区始终把加强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绮罗图书馆为平台,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为目标,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不断充实义务值守队伍,特派了一名居委会委员钏静玲到图书馆参与值守和管理。社区 “两委”以绮罗图书馆为依托,成立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下绮罗社区启智老年服务队,以绮罗图书馆志愿服务精神为亮点,成立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马老师工作室”。每逢春节、儿童节,都会以图书馆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全民互动的学习、娱乐平台,切实做到文化服务大众、社区资源共享。
绮罗图书馆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路走来,筚路蓝缕,薪火传承,充分发挥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应有的作用,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和读者服务工作,不断拓展服务方式,尤其是弘扬了中国文化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今,绮罗图书馆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为绮罗侨乡撒下一片清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耀眼的丰碑。
□ 彭朝邦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