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龙陵“牛人”张三授“牛经”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2018年以来我就来这边建牛场,建场的时候政府给了10万的补助,牛场盖好后,我就买了10多头牛来养了,养了效果还是可以的……”
9月21日,龙陵县平达乡平安村杨卜寨村民张贵顺家养牛场济济,当地村民正围着“张三”讲授养牛经。
“张三”就是张贵顺,龙陵县平达乡平安社区杨卜寨人,家里有60多岁的父母及妻儿共6口人。他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右脚残疾,行动不便。但是身残志坚的他,硬是凭着一股不向困难低头的“倔劲”,让家里的日子从一贫如洗到如今的小康生活,并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养殖致富,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张贵顺在家里排行老三,说起这个“张三”,村里老老少少无不对他竖大拇指,都一致称赞。
出生于贫困家庭加之自幼身患残疾,张贵顺从小就懂得自信自强自立。初中毕业后,他做过空心砖、开过经销店、当过剃头匠、经营过农家乐和烧酒小作坊,收入平平只能勉强糊口。
转机出现在2017年初。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结号的吹响,一场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题的脱贫攻坚战拉开大幕。
“我家全年买了4个,养了4个多月,赚了一万多”“我家年头买了3个,年底卖了两个,纯收入6仟多,还下了个小牛”……周边村寨这些养牛事儿,让穷怕了的张贵顺看到了希望,因为一直看好牛产业,他走起了养牛致富这条路,用智慧和双手扭转生活、改变命运。
他果断流转了村里寨邻闲置的6亩土地,通过贷款一点、亲戚一借点、自己筹措一点的方式,筹资30万元建成了养殖场房,正式拓宽了自己的养殖致富路。养牛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一年下来,他克服了自身缺陷的种种不便,比常人付出几倍的艰辛努力,终于熟练掌握了肉牛饲料的最佳配比、常见病的预防等,甚至防疫、接生等技术活也不在话下,成了真正的肉牛养殖能手。
“到市场上买哪种牛育肥好?”
“新种牛买来后,在疾病防疫上我们要怎么做?”
“你的牛场规模还会扩大吗,是否愿意我们和你入股?”
讲授过程,不时有村民打断话语提问,张三一一为大家解答,并拿出自己的饲料、药物等现场指导。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2019年底,仅是肉牛养殖产业其纯收入就达到12万元,连同生猪养殖和烧酒纯收入共计20多万元,现如今的张贵顺已从一个残疾的穷小子华丽转身为专业养殖致富的“张老板”。附近的村民纷纷跑上门来和他取“致富经”,他也毫不吝啬地耐心给大家讲解和示范养殖技术及防疫知识,介绍推广“烧酒+养(猪)牛+种牧草”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引导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本村村民李香,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家有两个老人、两个孩子,6口之家,因缺劳力等,生活过得很艰辛,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张三主动到家上把她找来自己牛场务工,每月固定付她2400元,年底根据效益再适当增加。“家里有两个老人,丈夫外出打工,我不能外出,要招呼老人和孩子,知道我的情况后,张三兄弟找我到牛场做事赚钱,方便我照顾家庭。”杨卜寨贫困户李香说。
“张三敢闯敢干,这几年来做什么都成功。他身有残疾,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大家都很敬佩他,我们跟着他养牛,一定不会错。”宣讲结束后,村民袁从孝在牛场久久不愿离去。
从一名残疾人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张贵顺在奔往小康的路上从未停歇。如今,他以自家牛场为示范,吸引并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加入到肉牛养殖行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体现出一名残疾人的人生价值。
“张三想让更多村民与他一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平时,寨子上或周边村寨想养牛的村民都会来向他请教,避免走弯路。”平达乡平安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家茂说,“像今天这样的讲授,也有好多次了,今年已经有100多人次来他牛场学习。”
连日来,龙陵县郑垧靖基层宣讲团、各村社区“泥腿杆名嘴”、致富带头人,用地道的农家话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目前已开展宣讲12场次,受益群众1200多人。农家生活充盈着缕缕理论馨香,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邓新强 尹纯助)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