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脱钩 摘帽不摘力——昌宁持续发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2019年4月30日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昌宁县采取有力措施,在抓实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同时,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思路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有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套好的工作机制尤为关键。昌宁县把退出贫困县序列作为新的起点,健全和完善了议事决策、压力传导、问题销号、督查考评、巩固责任、持续发展“六项机制”,全力打好脱贫攻坚部署战、进攻战、歼灭战、阵地战、防御战和乡村振兴主动战“六大战役”,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的基础上,筑牢乡村振兴基础,推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村持续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健全和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打好脱贫攻坚部署战。加强县级指挥部、乡镇战区指挥部、村级作战指挥室的三级组织指挥体系,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做好战前部署。县级做到条块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乡镇级落实县“四班子”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落实、亲自督战责任体系;村级全面打通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健全和完善压力传导机制,打好脱贫攻坚进攻战。通过下派“指挥员”找出“金点子”,选派“尖刀班”拔掉“穷根子”,组建“冲锋队”走出“好路子”,建立县、乡、村干部协同配合机制,坚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组建脱贫攻坚“义勇军”,扎实开展“三深入”专项行动,编牢织密脱贫攻坚责任网格,形成“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县级领导深入战区指挥每月至少听取各村(社区)作战室情况汇报1次,1085 名科级干部和207名驻村工作队员挂包1996 个村民小组,6666名干部分别挂包21986 户贫困户、联系6900 多户非贫困户,每个挂包人员每月到村、到户开展“三深入”工作不少于4天。
健全和完善问题销号机制,打好脱贫攻坚歼灭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层层分解任务,建立清晰的目标责任,做到不留退路赢得出路,把脉精准家底清楚,群众“订餐”政府“买单”。对问题短板,采取建立清单、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机制,制定县级项目库、乡级路线图、村级施工图,分层攻坚、逐项销号。制定总体方案和13个专项子方案,形成“1+1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2016 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0.3 亿元,2020年底全面实现贫困人口“清零”,消除绝对贫困。
健全和完善督查考评机制,打好脱贫攻坚阵地战。发挥督查评价“指挥棒”作用,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拧紧脱贫攻坚责任链条。实行“月评价、月通报”评价制度,2018年以来开展专项评价11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98个,提醒或约谈乡镇、部门主要领导122人次。实行“四不两直”督查制度,2018年以来共开展暗访16次。实行“现场+视频”工作调度制度,进一步统一政策、统一措施、统一步调,促进责任、政策、工作落实。
健全和完善巩固责任机制,打好脱贫攻坚防御战。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始终坚持一手抓未脱贫人口脱贫退出,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让脱贫政策落实到位、脱贫工作有序推进、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拉紧思想“防滑链”,压实主体职责;坚持摘帽不摘政策,转动扶持“驱动轮”,确保稳定脱贫;坚持摘帽不摘帮扶,拧紧致富“增压阀”,鼓足发展后劲;坚持摘帽不摘监管,织密效能“监督网”,巩固脱贫成果。
健全和完善持续发展机制,打好乡村振兴主动战。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着力在持续帮扶、激发动力、群众增收、长远规划上下功夫,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支撑,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坚持持续帮扶不松劲,“扶上马”再“送一程”,2019年到2020年,整合资金7.3亿元持续投入实施精准脱贫,确保真脱贫、不返贫、能致富。坚持智志同扶不放松,“内外结合”激发内生动力,物质和精神帮扶双管齐下,文明建设与精神扶贫有效结合,不断提高村级治理水平。坚持转型发展不停步,着力在产业发展上提升成效,在就业扩大上拓宽渠道,在模式创新上助推升级,产业就业促进持续增收。坚持长远规划不短视,注重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衔接,短期内注重抓好贫困户收入提高,长期谋划和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工程,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长短结合”增强发展后劲。
(吴再忠)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