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的儿女》入选金鸡奖民族电影展映开幕影片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11月25日,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多彩中华”民族电影展映上,讲述施甸县布朗族脱贫故事的影片《布朗山的儿女》作为开幕影片,为所有现场观影人员全方位地展示了施甸县布朗族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心路历程,以及施甸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同攻坚共致富的精神面貌。这是第一部反映施甸布朗族在脱贫攻坚中砥砺前行、振兴乡村经济的主旋律影片,此次入选金鸡奖民族电影展映开幕影片,既为施甸县进一步开展整县脱贫、布朗族整族脱贫巩固工作注入了“强心剂”,也拉开了施甸县向全国人民展示脱贫攻坚成效的序幕。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崖比耕地多,刀耕火种、道路不通,布朗族群众大多听不懂汉语,和外界沟通交流较少,人们以农耕、放牧过活只能勉强满足温饱。”这是施甸县布朗族聚居区过去的真实写照。截至2015年末,施甸县布朗族聚居区4个乡镇11个村(9个贫困村)共有8973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2095户8538人。“贫穷不是宿命,苦熬不如苦干”!施甸县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的家乡,在各级党委政府、布朗族群众及云南中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投入11.34亿元资金实施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七大工程,施甸布朗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经济发展、产业培育、居住环境、生态保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设施是布朗族聚居区最短的短板。影片中对布朗山从过去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到如今在党委政府带领下路路贯通也有充分的展现。自2015年以来,施甸县累计在布朗族聚居区投入帮扶资金19847.71万元,到乡、到县道路已全部硬化,饮水全部达标,3558户群众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提升了布朗山乡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增强了发展后劲。
产业是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影片通过拍摄村民小组作用的充分发挥,表现了施甸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带动、协会组织”的产业脱贫模式,形成了“一村一品有特色,村村发展户增收”的发展方式和“人出去,换思想,学技能,钱回来”的打工经济思想。
“不怕眼前山高,只怕心中无路”。影片中没有进取心的青年村民被支边教师感化,努力学习知识成为村民小组里带头脱贫致富的主力军,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于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的重要性。如今,布朗山受教育年限已从2015年的6.3年提高到12年,辍学率从2015年的1.2%降至0。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也是影片主线所要表达的深意。大学生村官回乡任职,老村长主动让贤,驻村扶贫干事鼎力协助,在布朗山寨推行“八星评定”,“干不干、干什么、如何干、出现问题如何解决、建后如何管理”,这些都让群众开会集体商议,让群众说了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促进贫困群众从“不愿干”“不会干”转变为“学着干”“争着干”,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彻底转变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通过5年的努力,施甸县布朗族建档立卡人口2095户8538人已全部脱贫,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的诺言!
瞿柯楠 杨连武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