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不忘初心担使命 易地搬迁惠民生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龙陵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县共有贫困村8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47户64818人。为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龙陵县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通过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讲政治、勇担当,尽锐出战打硬仗
龙陵县“十三五”规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3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1.03%,要在短短3年时间实现13630人贫困人口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摆脱贫困,任务艰巨。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严竣形势和繁重任务,龙陵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全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作为主责单位,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率先垂范作用,尽锐出战、团结一心,为全县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贡献力量、添砖加瓦。通过不到3个月的时间,先后完成了搬迁对象户的精准锁定、搬迁点的优化调整、超面积建设问题整改等工作,整改调出不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搬迁对象386户1507人,锁定建档立卡搬迁对象3260户13630人。同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优化、合并、调整为42个,减少了项目工程量,节约了资金,提高了集中安置率,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筑牢了基础。
强统筹、善作为,全力以赴挪穷窝
在工程投入大、资金整合难、群众故土难离、雨季长工期短等困境面前,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千方百计创造工作条件,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2018年顺利脱贫摘帽,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缩短进场后的建房时间,全县3260户13630人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和600户同步搬迁户全部按期搬迁入住,实现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目标。
通过多渠道宣传、解读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增加工程建设透明度,提高搬迁群众满意度。坚持廉洁底线,确保阳光搬迁。按“专户存储、专账核算、物理隔离、封闭运行”的要求管理使用资金,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确定、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上严格要求、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易地扶贫搬迁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拔穷根、换穷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在积极解决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同时,始终围绕后续管理和产业就业下功夫,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收官战”。统筹推进新建集中安置点命名、搬迁农户户籍管理、迁入地土地权属调整、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建设养殖小区、迁出区土地复垦复绿、管好迁出区“三块地”、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强化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切实想民所想、解民所难,真正构建管理有序、保障到位、和谐宜居新社区。
大力实施“乐业工程”,把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就业创业和推进小城镇建设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支持搬迁农户发展农产品加工、个体零售、住宿餐饮等产业。结合搬迁对象耕地、林地资源及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意愿等情况制定方案,盘活迁出地生产资源,实现农民增收,确保搬迁入住后能够稳定就业,顺利实现脱贫。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落实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措施。
目前,全县安置区周边共有带动脱贫企业25个,3260户13630人搬迁贫困人口中,有劳动力3219户7867人,从事农牧业生产2198人,转移就业5669人。做到符合政策兜底对象兜底保障全覆盖,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让搬迁户获得更多归属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禹磊 张学文)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