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保山工匠"——陶美元:指尖绣出千年非遗之美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冬天的昌宁,温暖而明媚,湛蓝的天空下,朵朵樱花绽放着迷人的笑脸,把苗寨装点得甚是好看。走进昌宁县耈街乡打平村大龙滩小组陶美元家的小院里,获得首届“保山工匠”荣誉称号的陶美元正潜心绣制一副写着“国家好 民族好 共产党好”的刺绣作品。
“这几天,我一直忙着用苗族传统技艺制作一幅刺绣,在上面我绣了几个字—— ‘国家好 民族好 共产党好’,寓意着以后我们少数民族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今年64岁的陶美元一边忙着刺绣一边向记者介绍说。除了陶美元手中正绣着的刺绣,她身上穿着的苗族衣服也是无比精细漂亮,感觉到记者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身上的绣服,陶美元又笑着向记者说道:“这是我们苗族的传统服饰,要做一套这样的苗族衣服,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这可是个累人的活。我现在正在准备恢复做一套传统苗族男装,逐步把传统的苗族服饰元素保留下来,但这非常难,因为我们的这些服装,没有任何图案,完全靠人传人的方式流传下来,如果要记起每一个图案的话并非易事。但不管怎么难,我也会坚持下去,因为如果不绣下几个‘样子’,很多东西也许就会真的失传了。”
从记事起,陶美元就跟随祖母、母亲学习从种麻到制成衣服的全过程,嫁到打平村后又跟着婆婆学,还多次到贵州、湖南等苗族地区走访学习,这使她全面掌握了苗族服饰制作中的苗绣技法、色彩搭配、苗绣花纹等技巧和内涵。“我们苗族女人要嫁人,要绣很多东西,只有绣的东西多了,才证明有本事,如果东西少了,就会被笑话、看不起,而我结婚那个时候,除绣了一套盛装外,还绣了15对飘带、7条百褶裙,当时村里有很多人都羡慕我呢。”回忆起当年结婚似的场景,陶美元脸上露出幸福微笑。
“作为苗族服饰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我有责任继承传统,把民族文化一代一代毫不保留地传下去。”陶美元说。从多年前她就开始招收徒弟进行传承,这几年来,她先后带出了200多名徒弟,她的学生、耈街乡土皮太苗族小学双语教师杨发双,不仅在学校建立了昌宁苗族服饰传承室,开展纺织、刺绣教学,还自行编写昌宁苗族服饰教材。“随着社会变化的多元,寨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愿意留下来认真学的人不多,现在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都会愿意教。但是现在有的年轻人心急,静不下来,除了绣以外很多人都不愿意学。特别是这几年,十字绣对苗绣的冲击很大,很多年轻人认为绣了就行,这是因为对我们苗族历史、文化不了解,没有认识到苗绣和服饰对我们苗族的重要性。”对于传承,陶美元感到有些无奈。她说,自己也是从老辈人那里,了解到有关苗族服饰的历史传说和内涵后才爱上了苗绣,爱上了服饰制作。现在因为外界文化冲击厉害,而苗族没有文字,只能靠口口相传,很多苗族特有的文化会讲的人少了,愿听的人少了,这样下去非常危险。她表示自己将会扮演好“讲师”角色,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传承好知识和记忆。”
除了防线、织布、刺绣、制衣,素有“苗山百灵鸟”之称的陶美元还擅长演唱苗族小调和山歌,几十年来,由她传唱的民间小调集成的昌宁苗族古歌,已经成为研究昌宁乃至滇西地区苗族文化的重要依据,不但被各族群众广为传唱,而且还走上了央视荧屏。从事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多年以来,陶美元还参与了数百次县市级文化活动,培养了100多名民间艺人,也亲身经历并见证了这些年来昌宁苗族地区的发展变化。
30多年来,除了忙于生计,陶美元长期坚持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先后获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国家级代表传承人”“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云南省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等荣誉。
田欣 于存菊
责编:冉懦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