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佤寨的大路通四方(春到司莫拉)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沥青路通到了司莫拉
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菜园碧绿。
“晚上客人多,一会儿还要出去买点肉和菜。”31岁的徐金召卷起袖子正忙着准备晚饭。
2020年最后一天,这个山间的农家小院里充盈着和煦的氛围。
徐金召是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以前在外地打工,近些年回家建了新房,开了农家乐。“这都是因为路通了,出行方便了。”徐金召呵呵地笑了起来。
当年,出村的路弯弯绕绕,坑坑洼洼,大都是泥巴路,一下雨,路上都是小泥塘,到哪里都不方便。周围的大山挡住村民的步伐,也拦住了发展的梦想。
“现在,路好得很,开车骑摩托方便得很,缺啥就去买,就是几分钟的事。”不一会儿,手脚麻利的徐金召忙完手里的活计,一脚踩响摩托车,身影已在家门口干净宽阔的硬化村道上。
“小瓜怎么卖呢?”
“两块一斤。”
“便宜点?”
“可以。”
……
不一会儿,徐金召已和村里菜市场52岁摊主杨芬云讨价还价了。
香菇、芹菜、小瓜、西红柿……市场上蔬菜品种齐全,不时有村民过来选购。“这些菜都是到城里农贸市场拉过来的,很新鲜!”杨芬云说。
卖了近30年菜的杨芬云小时候听老人讲,当年买东西要人背马驮。前些年,路依然难走,沿着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到城里农贸市场走路要两个多小时,开拖拉机要一个小时。
“现在到哪里都是水泥路,到城里买点东西特方便。”说这句话时,杨芬云的嗓门都提高了不少。如今,她家买了一辆小卡车,两天进一趟城,从村里到城里农贸市场拉菜只需半小时,在村里卖菜每天可卖四五百元钱。
路好走了,老人的菜好卖,徐金召的农家乐也越做越好。
徐金召的农家乐有着21张餐桌,最多可供上百人用餐,她还请来几个小工帮忙打理。
“这是我家的小卡车。”买好肉和菜,一阵轰鸣声响,徐金召就回到院子,她对记者说,急用的食材在村里或乡镇买,平时隔一两天到城里集中采购。“早上开车到城里,来回个把小时,买好回来做午饭。”
司莫拉的变化正是边疆交通之变的缩影。
铃声悠然远去,腾冲曾是茶马古道重镇,大山里藏着许多马帮的故事。现在,曾经的古道旁建起了机场、高速公路、通村硬化路。
夕阳西下,徐金召端出一盘盘热乎乎的菜,摆在客人们面前。
我们村的大路通四方,我们去哪都方便,各地游客来也容易。”徐金召爽朗的笑声飘荡在小院里。
王长山 林碧锋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