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云南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送出一江碧水 共谱绿色新篇
来源: 云南网 阅读:
一条大河,名曰长江;碧水东流,浩浩荡荡。
自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以来,作为上游省份的云南自觉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系统综合施策治理,以“钉钉子”的精神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确保一江碧水出云南,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生态优先共创绿色发展格局
隆冬时节,远眺石鼓“长江第一湾”,金沙江两岸绿柳成林,不远处的江岸万亩沃柑飘香;“高原明珠”滇池海鸥翩翩起舞,人与鸥和谐共处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以绿色、智能为标准实施扩能改造,“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活力激荡……绵延1560公里的金沙江沿线,展现了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
5年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融入真抓实干的行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效——
经济“红”与生态“绿”互促共进,关键指标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全省经济总量(GDP)从2015年的13717.88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23223.7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为2.7%,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标本兼治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守好生态底线。我省把国家移交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此前移交问题已整改31个,新问题正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自查发现问题完成整改205个;完成小水电清理退出267座,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63个项目均已完成整治,全省排查出188家“三磷”企业(矿、库),“一企一策”加快整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4+1”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75%、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8.49%,全省400总吨以上船舶全部配置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装置,588座尾矿库已完成治理510座。
大刀阔斧开展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金沙江重点水域实施10年禁捕,着力清理违规网具、处置非法捕捞,311名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九大高原湖泊施行“一湖一条例、一湖一规划”,深化河(湖)长制,实现了湖泊水体质量总体稳中向好的目标;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3239.86万亩,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60处;金沙江流域开展380座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涉及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区的矿山已关闭144个,洱海流域关闭的57个矿山已全部完成修复。
破旧立新,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制定覆盖全省的“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实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对新上产业从严进行管理审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西电东送”电量100%为清洁电力,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成为绿色食品主导产业,2019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1万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非烟工业占比提升,绿色制造加速发展,着力构建5个万亿级、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体系。
健全体制机制,“共抓大保护”的合力不断凝聚。云南与重庆、四川、贵州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合作;云贵川建立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跨州市建立流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努力探索建立相应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报电话、微信视频公众号举报平台等自查纠错机制,曝光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设立12个环境资源审判庭,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民事、刑事、行政、公益诉讼执行“四合一”审执模式,2018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9725件,审执结案18083件。
系统治理擦亮生态底色
洱源县是洱海的源头,洱源的独头蒜曾经闻名全国,然而,化肥的超量使用和残留成为洱海治污的一个障碍。2018年起,洱源对大蒜等大水大肥农作物进行禁种,所有农田均实行有机种植。随后,大理实施洱海流域全面禁用化肥的禁令,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一系列“重拳”出击,洱海流域生态系统得到快速修复,洱海水质持续向好。
不仅是洱海,近年来,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湖泊流域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等“八大攻坚战”,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
为切实守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我省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十三五”期间,除了昆明、曲靖以外,完成了14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全面供应符合国Ⅵ(B)标准车用汽油,提前4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积极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整治等标志性战役,纳入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33条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治理初见成效;组织开展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
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4年名列全国前茅,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及以上,九大高原湖泊中优良湖泊水质稳定保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夯实基础加快动能转换
走进曲靖市富源县,城区绿意正浓,工业园区车水马龙。
富源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兴于煤,也困于煤。如何化“危”为机,转变落后发展方式,富源县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以创建工业园区为抓手,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5年来,我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用提升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含金量”实现倍增效应,全省工业发展步履坚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得到提升,集群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2016年至2019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高于全国增速3个百分点,去年1至11月全省增速2.8%,有望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全省工业园区总产值连续4年实现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9%,新增千亿元园区3个、百亿元园区17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9个,已逐步形成绿色硅材、绿色铝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我省在源头上突出规划管控、在建设上突出护绿为本、在产业上突出科技添绿,不断夯实能源产业的绿色底色。水电、光伏、风电等绿色电源装机8652万千瓦,占比85.1%,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91%,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以上,4项指标在国内外均居领先水平;“十三五”期间,累计西电东送电量超7500亿千瓦时,为有效促进我省清洁电力消纳,也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全国污染防治作出了贡献。
从卖电大省到用电大省,从绿色能源到绿色制造,从原材料粗加工到精深加工,云南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正向全产业链延伸、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绿色铝、绿色硅正在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5年来,依托“黄金水道”独特优势,云南持续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全力抓好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7个州市重点港口初步实现船舶污染物来源可溯、去向可寻;全面停止受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内生产性捕捞渔船检验行政许可,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工作;积极改善赤水河流域交通基础设施,在建设中严格控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环节安全监管,有力推动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既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又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4800万云岭儿女将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云南新担当、新作为。
云南网记者 段晓瑞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