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的报道何以至今激荡人心?
来源: 云南网 阅读:
资料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霍弗
如果说文字是有魔力的,那魔力绝不是文字本身所具备,而一定是文字背后的身影、精神与情怀所赋予。
55年前的2月7日清晨,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演播室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齐越几度哽咽中播完稿件;寒风中,在邮局门口等候报纸的人群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全中国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商店,全中国的男人、女人、青年、少年都在用泪水表达着共同的感动……事实上,细数55年时光轴上任何一个节点,这篇文字对人心的激荡从未停歇。
为什么一篇报道可以穿越时空,任岁月变迁,始终带给人们感怀与激动?为什么不论是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年代的人,每每念到焦裕禄三个字,总掩抑不住内心情感的涌动?“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诗人早已用凝练的语言将一切概括。
55年后,重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激荡人心的不是文字,而是一个党员用行动书写的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历程。“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你吟诵这篇报道,你就会知道,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55年后,重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激荡人心的不是文字,而是无数共产党员共同执着践行着的精神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人们也许离他们很远,但却总能随口说出他们的名字,是因为那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精神。
55年后,重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激荡人心的不是文字,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2017年3月27日,兰考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也是全国最早脱贫出列的一批贫困县。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奇迹从何而来?由无数传承焦裕禄精神团结而成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正是在这一立场之下,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下:“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今天,我们重温这篇报道,令人心怀激荡的是,你不仅活在千万人的心里,更将持续激励千万人以无比的热情奋斗新的征程。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