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网评】倾听基层呼声,提高减负的精度与准头
来源: 云视网 阅读:
“应急工作重要的是处置,而不是频繁下通知。”“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报表。”“报送材料可借鉴‘一表通办’形式。”……人民日报政治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已连续两年联合发起基层减负话题留言征集活动,多地基层干部和网友就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吐露心声。
基层减负效果如何,干部群众的心声是一面镜子。从呼吁适当降低下通知的频率,到提议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报表,再到建议报送材料“一表通办”……在话题留言征集活动中,基层干部群众吐露的心声,不仅有助于找准问题症结所在,也为下一步深化基层减负树起了靶子,那就是“减通知、减报表、减任务”。呼声就是信号,再次提醒我们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并非一日之功。
为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很长一段时间,屡禁不止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痕迹管理”、花样繁多的督查检查,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为此,从2019年开始,一系列旨在为基层减负的具体举措落地生根,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过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敷衍应付,变着花样“增负”的问题仍然存在,文件多、通知多、报表多、督查多、材料多等情况并未彻底根除,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心劲,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基层干部往往冲在第一线、站在最前沿,对机遇和挑战的应对最灵敏,对民生短板的体会最深刻,对基层减负的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基层减负“脱实向虚”,除了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更深层次则是领导方法上的问题。特别是在减什么、怎样减、减得怎么样等环节上,如果片面认为基层干部站位低、认知浅、视野窄、觉悟低,不听取基层意见、不重视基层感受,很容易失去重点、偏离靶心,不仅无法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还有可能催生新的形式主义,造成恶性循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不难看出,为基层减负的目的,在于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所以,在为基层减负时,既要突出重点、自上而下强力推动,也要聚焦痛点、自下而上,多听基层干部声音,及时回应基层关切。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建议,认真倾听基层呼声,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减负的精度与准头,真正把基层减负“减”到广大干部的心坎上。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着眼基层干部面临的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倾听基层呼声,回应干部关切,扎扎实实完成基层减负的各项要求,我们就能激发基层干部的热情与干劲,让基层干部挤出时间、腾出双手干实事、做好事,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云视网特约网评员:丁恒情)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