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濒危植物 维护生态平衡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拯救濒危物种滇桐记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社会的发展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尤其是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新物种的发现和濒危植物的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濒危物种滇桐首次在保山境内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濒危植物的认知。
植物作为生物中的第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每种植物都有它的作用,一个物种的消失会直接影响生物圈原来的稳定和平衡,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只要生态平衡被破坏,那人类就失去了主要的营养来源,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
2020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腾冲市芒棒镇坪田村小坪田附近发现一株疑似滇桐的植株,得知这个消息后,高黎贡山保护区腾冲分局高度重视,及时与信息提供者取得联系,了解到了这棵植株的大体位置和植株的具体形态特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大蒿坪站立刻组织站点职工及辖区护林员,对所提供的范围进行了拉网式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那棵疑似滇桐的植株,也许是第一次听到有“滇桐”这一物种吧,他们都怀疑到底是不是这株,但是从它的形态特征来看,基本符合他们提供的线索。
由于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滇桐果实晚期,树上的果实所挂无几,唯独发现一枝还保留了两颗完整的果子,一位同事爬到树上砍下这枝带有果子的叉枝,与网上的照片进行比对。嫩枝无毛,顶芽有灰白色毛,叶纸质,椭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有灰色绒毛,具翅硕果椭圆形,翅薄,膜质,5棱,这就是他们要找的滇桐。这时余站长说了一句:“快找找看,还有没有掉落的种子”,他们就开始了种子寻找行动,以这棵树为中心向外延伸,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也许是硕果数量少或是还未等成熟就被大风吹掉的原因,他们只找到30余颗相对成熟的种子。于是开始对滇桐树进行了测量,树高约16m,多年前被砍伐后由根长出两叉,地径36.2cm,胸径28.5cm、32.8cm,做好记录后,他们带着滇桐树枝到农户家进行宣传,并采取就地保护政策。
滇桐(Craigia yunnanensis)椴树科,滇桐属,落叶乔木。俗名:唧啰树、千层皮。1999年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重点植物,后来又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植物,是国家确定的重点保护和挽救的濒危植物,滇桐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的极小种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这个濒危的物种。
大家相信在保护站辖区内不可能仅有这一株,对此大蒿坪管护站余新林站长加班加点拟定了《滇桐拯救项目实施方案》,并递交腾冲分局,经上级领导研究决定,同意了大蒿坪站开展“极小种群濒危物种滇桐拯救项目”的实施,并下拨经费。为此,该站在召开森林防火会议的同时向护林员宣传了滇桐这一物种,并把发现的滇桐照片发到工作交流群中,让所有职工及护林员认识滇桐,同时在周边村寨进行宣传,把寻找滇桐这一消息发布出去,发动群众,共同寻找滇桐。这一消息一经发布,群众就积极参与。通过不懈努力,陆续传来发现疑似滇桐植株的好消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该站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发现植株区域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调查发现,群众所发现的植株皆为濒危物种滇桐。此次调查活动共发现滇桐150株(幼苗未登记),经过与农户协调,共同开展对滇桐的保护工作,并签订共管协议,目前该站已经对这150株滇桐进行了挂牌保护。
“抢救濒危植物,保护生态平衡”,这是生物学家发出的紧急呼吁,抢救和保护濒危物种已引起国际上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规模巨大、设备先进的种子库和基因库,保存濒危物种和种质很有必要。为了保护滇桐,增加滇桐的种群数量,大蒿坪站专门对滇桐的种子进行了育苗实验,并将繁育出的滇桐幼苗43株移栽到大蒿坪,这是抢救性保护濒危物种的又一重要举措。正如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生态学博士徐聪丽所说:“滇桐之所以被列为濒危物种,是因为它的分布区域比较狭窄,种群和个体数非常少”。从这次的调查就不难发现,滇桐基本上是独株生长的,极少情况下会有2至3株出现,可见它的居群稀少,数量不多,加之植被不断受到破坏,生存受到威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急需加强保护,实行社区共管,保护好滇桐的生长环境,并加大对滇桐种子的繁育研究,保护好这一即将灭绝的物种。
人们都说“森林是地球之肺”,它显示着生命的活力,是一切生物的温馨家园,而树木是森林的主体,是人类能量的来源,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保护好每一个物种,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
彭光林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