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团结奋进一条心 共谱茶乡新篇章 ——昌宁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04-20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8597-31.jpg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昌宁县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结合部,国土面积388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7%,辖9镇4乡、79个村45个社区,总人口355754人,有汉、彝、傣、苗、布朗、回、白、傈僳8个世居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42475人,占总人口的12%;有3个民族乡、5个散杂居乡镇、17个民族村。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近年来,昌宁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大主题,结合实际聚焦民生保障、聚焦综合治理、聚焦文化交融、聚焦示范创建,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聚焦民生保障 夯实团结进步的基础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昌宁县委、县政府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结合少数民族政策和项目,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以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证脱贫质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少数民族群众与其他民族一道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70.3亿元。重点围绕住房保障、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寨环境、劳动者素质、文化保护等工程,实施了一大批道路、水利、住房、教育、文化、电力、通信、网络等项目。先后荣获“云南省跨越发展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云南省美丽县城”“全省扶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累计实现88508名贫困人口脱贫、62个贫困村出列,2018年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835元和12063元,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铸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聚焦综合治理 构建团结进步新环境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国家社会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昌宁县着眼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昌宁样板”。开展社会治理创新试点。田园镇建立“报到支部,服务有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主人式治理+协商式治理+服务式治理”的“三治融合”新路径,全力打造全县城市社会治理的文明小区样板。漭水镇以“五组一联”模式,做到市域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耈街乡依托“党建+基层社会治理”,在全县率先打造山区“平安乡村”“智慧乡镇”,整乡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公安机关和综治中心视频资源互联互通,综治中心与“雪亮工程”一体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战化运作。柯街镇华侨社区以服务归侨侨眷、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为主线,推进“平安侨乡”建设。住建部门在全市率先进行“智慧小区”建设,根治公租房、廉租房管理难的顽疾,做到物防、技防、人防的有机结合,协同共治,实现财政收入和规范管理双提升;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1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124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发挥综治中心情报收集,分析研制,汇总上报、下达指令,督办检查等实战平台作用;启动“平安乡村”建设。运用市场化手段,发动社会力量,鼓励机关单位、乡镇、村(社区)、群众自行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加大联网应用力度,扩大电子防控系统覆盖面。通过努力,实现了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基地”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各民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国土意识得到了大幅提高。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聚焦多元文化 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昌宁县于1933年由永昌(今隆阳区)和顺宁(今凤庆县)析置设县,两县各取一字而得名,蕴含昌盛安宁之意,辖区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青铜文化时期。特别是大甸山出土的286件(套)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等随葬品,是昌宁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昌宁县历来重视文化发展、支持文化建设、注重文化应用。围绕8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山水资源、茶泉资源、非遗资源等为基础的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田园文化、青铜文化、茶乡文化、生态文化“3+5”文化脉络逐步显现。“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开斋节”,傣族孔雀舞,傣族三弦制作、苗族刺绣、歌舞《苗女嫁衣》《天地霓裳》、快板《昌宁赞》、舞蹈《鼓韵》等一大批民族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昌宁“滇红”传统工艺、昌宁土法造纸、更戛酸肉、更戛老街麦芽糖、卡斯大塘竹编、苗族孝牛、布朗族史诗《神刀》、昌宁洞经、珠街腊罗巴民歌、苗族芦笙舞(箐鸡摆尾)等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和传承出新。大甸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昌宁苗族服饰》入选国家图书馆《国图公开课》,“珠街彝族唢呐乐”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个民族乡培养了40余名乡土文化人才,其中,非物质文化传承人32人,国家级1人,省级4人,市级27人,昌宁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优势为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聚焦示范创建 提升团结进步新境界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昌宁县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高位推动,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机构,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全县10项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11个单项牵头方案的“1+11”创建标准。全县有26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5个单位被命名为保山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完成39个单位第一批县级命名;珠街乡、昌宁县人武部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模范集体。通过示范创建,昌宁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已融入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昌 创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刘自明888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