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
世界读书日,品读总书记如何“知学、好学、乐学”
来源:人民网
品书香,养浩然之气;悟书韵,修从政之德。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四月春恰好,读书正当时。一起品读总书记如何“知学、好学、乐学”,共同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知读书 学而不倦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始终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精神,抓住一切机会读书研学。
1969年,习近平从北京来到延安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一干就是7年。下乡来梁家河时,他随身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也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
2003年2月,《浙江日报》多了一个特色栏目——《之江新语》专栏。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232篇短论。
其中,在《多读书 修政德》一文中,他这样谈到,“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终保持着读书的习惯。“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这样回答。
好读书 学而有方
“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
读书有方,“书迷”习近平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兼顾着阅读的“横”与“纵”。
阅读之“横”,广读书,内容多涉猎——
习近平经常引用《论语》《史记》《春秋》《汉书》《战国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可见其对中国文学涉猎广泛,除此之外,习近平也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经典。
“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谈到。
阅读之“纵”,深读书,术业有专攻——
——从年龄层面,如何做到持之以恒,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
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发表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讲话,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进行“劝学”。
“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从专业层面,在浩如烟海的大量书籍中,如何掌握读书方法,巧读书、读好书?
“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这样提到。
对于领导干部如何读好书,习近平表示,就一般情况而言,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下列三个方面的书。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第二,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第三,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乐读书 学而致用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近平多次引用这些古语,阐明读书与实践的重要性。
在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始终是他读书治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读书离不开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唯有在阅读中常学常“思”,知识才能常学常新、化为己用。
“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习近平这样认为,“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读书离不开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其根本在于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领导干部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就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习近平如是说。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怎样加强知识的运用,习近平谈到,要在“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三个方面加强努力。
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在自我提高上下功夫,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阅读和思考、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唯有在阅读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提高工作水平、增加工作实效。
读书治学的出发点和全过程,同时也体现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要带着问题出发、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以期达到修齐治平的境界。
共读书 以史鉴今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上,如何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有着更高的要求——
“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话语,正是将读书、学习、思考、实践贯穿于一体的生动体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鉴往知来,更要从书中汲取养分,以史为镜、以史明志。3月15日,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暨专题宣讲动员会召开。四本图书加入了学习“书单”——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
同时,由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办的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党史学习教育”正式推出。网站的“党史书架”上,清晰展示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各类图书;官方微信公众号则以“听学结合”等多样化的形式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图书从“纸上”到“线上”一步步打通阅读渠道、走进人文生活。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站在新起点,我们更应在读书学习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彻学而不倦、学而有方、学而致用的精神,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
让阅读点亮生活,用实践谱写新篇。(任一林)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