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德江:为群众办实事是我的光荣职责(我奋斗我幸福)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邓德江(右一)入户走访与老人交谈 |
邓德江在走村入户 |
●他是一心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有心人”。为了让更多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倾尽全力忘我工作。让昔日的“穷山洼”变成了今日的“富瓦房”。他舍小家为大家,用他的扎实苦干诠释了劳动的光荣和人生的意义。他就是刚刚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邓德江。
2021年4月1日,云南省脱贫攻坚和易地搬迁安置工作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昆明举行,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扶贫办副主任邓德江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能人邓德江,一心为了我们好。吃苦耐劳在村里,带领我们鼓腰包……”4月16日,在瓦房乡党东村党支部学习活动现场,支书杨美强这样对笔者评说邓德江。
“小邓获得劳动奖章,实至名归。”杨美强说。
笔者跟邓德江同在瓦房乡政府工作,算是老搭档了。看着眼前这个今年才33岁头发却已经花白了大半的同事,在为他获奖感到庆幸之余,心里难免也有些许感伤,在这份荣誉的背后他付出的汗水实在太多了。
他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能干人
2015年,邓德江大学毕业后,进入隆阳区瓦房乡人民政府工作。那时的他还是一个满头黑发身体清瘦的帅气小伙。
邓德江在瓦房乡政府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乡代管中心的出纳,对于一个学习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份工作对邓德江的挑战是巨大的。为了弥补因专业不对口而造成的先天不足,他自行购买了财务方面的书籍与视频教程,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最后在他“单打独斗”的半年里,他完全学会并熟悉掌握了相关的业务流程。在这半年里,经他手的报账金额高达4000多万元,从未出现过一丝一毫的纰漏,所有账目都记得一清二楚。
也就在当年,原本就只有80个岗位编制的瓦房乡政府,因为工作调动,一下子撤空了20余人,剩下的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干部以及刚参加工作的新干部,这让瓦房乡政府的工作一度陷入捉襟见肘的局面。做事一贯认真细致的邓德江“首当其冲”被调到了工作最为繁重的乡党政办公室,干起了办公室副主任一职同时兼任了人大秘书。
2017年,随着精准扶贫进入关键时期,邓德江再次被调入脱贫攻坚战的核心部门瓦房乡扶贫办,担任了扶贫办副主任。
瓦房地处隆阳区西山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乡镇,全乡共有19个行政村,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4363户19836人。在这样一个占据全区近四分之一贫困人口的深度贫困乡干扶贫工作,邓德江身上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面对烦琐的业务工作带来的重重压力,办公室其他人员总是免不了一些埋怨,但邓德江总会用平和的语气开导和告诫大家,“为群众办事,话要和和气气地说,对上级交办的任务要扎实苦干的完成。”同时,他总是把最累的活留给自己,每天面对各种数据的汇总以及各种报表的上报,邓德江总能把心沉下来仔细填写完成,毫无怨言。
他是“最没有脾气”的好干部
邓德江的脾气在瓦房乡政府是出了名的好,认识他的人几乎从没有见过他发火。特别是在面对山里乡亲的各种疑问时,哪怕是再无厘头的问题,他总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耐心解答。
2017年下半年是扶贫工作最苦最累的一段时间。涉及易地搬迁的各种补贴、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入户路的硬化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将党的扶贫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每天进进出出扶贫办的群众都快踏破了门槛,办公室的同事在面对同一个问题,解释了两遍三遍老百姓依旧无法理解的时候,难免语气会变得有些不耐烦,这个时候邓德江总会主动过来热心地与老百姓做更细致的解释。
也就在当年,按照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国务院扶贫办下发了通知要求,对家庭存在五类情形的建档立卡户进行“剔除”处理,五类情形即:1.有三万元以上的轿车;2.有村“两委”及公职人员;3.在城区有商品房;4.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5.有实体经济。当时,经各村核实并在系统标注“剔除”的五类情形户达203户。由于被进行“剔除”标注的农户将不再享受建档立卡户的相关政策优惠,一时间扶贫办就被炸开了锅,每天前往扶贫办“讨个说法”的人一拨接一拨,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前去“讨说法”的人态度往往没那么友好,一连接待了几拨人以后,同事们也渐渐失去了耐性。邓德江见状立马对办公室人员进行临时分工,而自己一人主动挑起了接待的大梁,面对乡亲们的各种疑问甚至恶言恶语,邓德江总能耐下性子,心平气和地给他们做出相应解释。那段时间,邓德江为了做好相应的安抚工作,几乎连饭都赶不上吃,一个星期下来,他讲话的声音都是沙哑的,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流露出过一丝一毫的怨言,每次都能把村民们说得心服口服,有的村民临走时不忘夸他一句:“这小伙子品性真好。”
这样的经历在邓德江身上太多了。他就是这样,始终用满腔热忱和真心实意为乡亲们办实事解难事。他说,为群众办实事是我们的光荣职责,更是扶贫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他是最“较真”的扶贫人
“小邓干工作真是太认真了。”这是瓦房乡大多数村干部对邓德江的评价。
说起扶贫工作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调整,贫情分析是这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重中之重。每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调整,在收到各个村交来的报表以后,只要邓德江觉得稍有疑问的地方,他总会毫不犹豫地把电话打到相应的村寨,然后把他的疑问搬出来再重新咨询、重新梳理。
“杨支书,你们的报表中这户人家今年在系统返贫,除了今年收入不稳定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导致他返贫的原因?按照这户人家的人员构成情况,如果没有天灾人祸,仅仅是因为今年在家盖房子而没有外出务工才导致收入不达标,我觉得这户人家达不到返贫的标准;还有,按照政策标准,XXX户也不能作为新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请你们再仔细对照考虑一下……”
在基层,村干部在业务操作上,经常出现差错,但邓德江总能把好信息确认以及数据筛选的关,为大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019年末,同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调整,在做人口自然增减统计的时候,党东村误把村民杨敬祥的儿子杨爱平当成了女儿杨爱芳进行了人口自然减少上报,实际情况是当年因杨爱芳嫁出,按照建档立卡要求,应该做家庭人口自然减少处理。村支书杨美强在凌晨接到邓德江的核实电话,当时就惊出了一身冷汗,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还好小邓干工作认真,不然这次肯定是闯了天大的祸了。”原来,邓德江在进行该户人家人口减少的系统操作时,发现事情有蹊跷,于是便打电话跟村里核实。而正好该户人家的情况极其特殊,原因是杨爱平常年生病,每年都有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医政策,他每次至少能通过医疗保险报销90%的费用,如果将其在系统内进行了“剔除”则不再享受这么高的优惠了。
“我觉得我已经够细心的了,但江哥比我还细心。”这是跟邓德江一起入户回来,同事秦韵梅发出的感叹。
按照以往我们入户走访的习惯,每走进一户农户家中,都是看住房是否安全,饮水是否有保障,家中有几人务工、有几人生病以及当年的收入情况,但邓德江入户则比我们细心很多。首先他会看房子的建筑年代,然后进到房间里看是否有虫蛀现象,最后再看墙体是否倾斜来判断该住房是否安全;同时,他会通过与农户闲聊的方式侧面打听该户人家的家庭关系情况,以此来综合评判该户人家是否存在客观以外的致贫风险。
这就是邓德江的扎实工作作风。邓德江说,做农村工作,不仅要有一颗真心实意为乡亲们服务的热心,还要有全身心投入的耐心和细心。
本刊特约撰稿人 赵仁贤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