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社区巨变(保山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员初心谈)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保山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员初心谈)
为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我市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百名党员初心访谈活动。本报将陆续摘登部分访谈内容。
华侨社区巨变
李德寿
首先,我先和大家谈谈回国后的感受。回国后,我们一家被安置在昌宁县柯街华侨农场。作为越南归侨,虽然在生活上我们得到了国家许许多多的照顾,当时实行集体挣工分、吃大锅饭的生产体制,我们的生活依然很艰难。1980年,我们家分到了十多亩水田,种了露天西瓜,爸爸妈妈明显比原来忙碌了,但多劳多得,他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第二年早春,西瓜大丰收,记得当时就卖得8000多元。至此,我们家开始脱贫了。年底,家里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台山茶牌12寸黑白电视机。1983年,国家出台政策,土地承包到户,我们迎来了回国后的第一个春天。
第二,简要谈谈改革后华侨社区发生哪些转变。2009年,柯街华侨农场由原正处级事业管理单位一步到位改制成柯街镇下设的一个城市社区,也是我们保山市唯一一个华侨城市社区。社区党总支在党和群众之间搭建起了一座连心桥,使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从留不住到不想走。现在的居民主动融入地方,安心定居、安心发展,多年来,从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全社区的归侨侨眷从过去的“思想动荡,随时准备集体迁徙”转变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和谐稳定”新气象。二是从集体宿舍到独栋洋楼。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纯收入分别翻了3倍和6倍。到2009年华侨社区迎来了改革春天,进行了最彻底的深化改革,发生了新嬗变,翻天覆地的巨变,比如“危房改造”实现了全覆盖,我和弟弟妹妹都分别自己盖了房子,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人人都拥有了稳固幸福的家庭。三是从泥滑路烂到大道通途。改革前的华侨社区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面,真是“冬天一身灰,夏天一身泥”,坑坑洼洼,泥滑路烂。如今的华侨社区楼房整齐漂亮、街道绿树掩映,实现了水泥硬化道路“组组通”,水电、网络“户户通”。
第三,和大家谈谈华侨社区是如何坚持党建引领实现新发展的。坚持党建引领,带领社区“两委”班子以改革、思想、产业、文化和服务凝聚民心,把服务侨民、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于改革工作的始终。现在的华侨社区归侨侨眷和居民主动参与、融入社区发展,融入地方管理,社区呈现一片新气象。截至到2019年,全社区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土地产值从过去的1000多元跃升至20000多元,蔬菜产业成为华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20年底,实现社会总产值1.5亿元,人均纯收入18421元。社区广大归侨侨眷享受着党的许许多多惠侨特殊政策,老年人既有退休养老金,春节还有慰问金,做梦也没想到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些海外游子会如此的关心、关怀和倾斜照顾,我们一定教育好后代子孙世世代代都要感党恩、感祖国之恩,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共产党才是我们的大恩人!中国只有共产党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心甘情愿当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就是好!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诞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越南归侨侨眷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辛勤耕耘,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见证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强大,我们深切地感受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始终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作者系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党员)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