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两中心”功能优势
保山市“三个课堂”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宣讲形式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本报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性服务功能,运用各中心“贴近群众、聚集人气、覆盖城乡、整合资源”的优势,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搭建学习平台、激活红色资源、开展基层宣讲、落实志愿服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深入实践。
“多渠道”搭建学习宣传平台,使两个“中心”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大众课堂”。目前,全市已成立1个市级、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了5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5个乡镇(街道)实践所、749个村(社区)实践站,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站所”全覆盖,是云南两个“中心”建设综合试点州市之一,也是率先利用两个“中心”全覆盖功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试点州市之一:
——推动两个“中心”双融合,打造学习教育“融合课堂”。全市运用学习强国、志愿云、文明网、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一机游、办事通、掌上通、微讲坛等新媒体平台,开设重要论述、党史知识、建党100年、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栏目,全方位开展学习宣讲,推动学习教育在两个“中心”双落地。
——把学习教育与争做文明市民相结合,围绕城市、街道、社区党史氛围营造,打造学习教育“容颜课堂”。全市按照“展示形象、营造氛围、提振精神”的统一要求,集中在中心城区打造一批主题街道、公园、广场、宣传廊道等,以景观、雕塑、饰品、围挡、灯杆、道旗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同时运用遍布全市城乡的各“中心”所站及融媒体指尖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推送标语展板、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做到“人人争树文明”新形象。
——运用两个“中心”覆盖城乡的优势,构建学习教育“指尖课堂”。全市以官网新媒体传播为媒介、以宣讲传播志愿服务为抓手,通过“微课堂”“指尖讲坛”“大众微讲坛”等平台,运用新媒体、自媒体传播能力强、传播面广的特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传媒指尖送进千家万户。腾冲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了《腾冲市“个十百千万”学习宣讲制度》,打造“乡音巧讲”“和顺讲堂”[下转二版][上接一睡到]“书记讲坛”等志愿服务项目,采取火塘会、板凳会、田埂会等形式宣讲党史6000余场次;昌宁县融媒体中心采取双语宣讲,组织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红色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简史》翻译成傣族文字,用活态的文字、通俗的语言讲述党史故事;施甸县利用大喇叭每天早晚2次广播红色故事;龙陵县利用火塘课堂、指尖课堂、广播课堂、流动课堂、实践课堂等“五小课堂”,开展与群众面对面学党史的现场宣讲。
——运用“社区小平台”搭建“群众大舞台”,构建学习教育“文艺课堂”。为营造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文化活动氛围,全市充分利用两个“中心”的公众舞台搭建优势,用“说、唱、颂、扬”的“社区小舞台”传送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大舞台”。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党史馆、设置党史学习书吧、党史学习咖啡吧等,利用特色“服务区”直观服务群众;昌宁县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展、“红色电影大家看”“学习党史100讲”等活动;施甸县图书馆每周五开展“学党史、讲党史、忆初心”读书会,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学习教育向基层群众延伸;龙陵县文化馆和融媒体中心以云南党史人物李鑫为原型,创作出《云岭星火》等大型舞台剧幕,把“讲党史、祭先烈、学先进、思奋进”搬上群众舞台,增强党史学习的现场感和直观感。
“全方位”激活红色资源,使两个“中心”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课堂”。保山红色资源丰富,境内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指引下的滇西全民抗战;有地下党组织在金鸡的“4·15”武装起义;有和平解放西藏时的“运粮援藏”史。党史人物有:云南地方党组织创始人李鑫,“党的理论战士”艾思奇,滇桂黔边纵支队副司令朱家璧,新时代的“改革先锋”杨善洲等。更可贵的是,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首站就到了腾冲,并在考察现场对全国党员干部作出了如何持续振兴乡村、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等殷殷嘱托。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保山把习近平总书记在腾冲的考察路线、杨善洲干部教育基地、龙陵县李鑫故居和金鸡“4·15”起义遗址等23处红色资源点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用活媒体平台,整合师资力量和阵地资源,全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课堂”: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抓学习,打造感恩奋进“现场课堂”。全市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主题,以“跟着总书记的步伐学党史”为主线,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一遍”,开展“跟走考察路线、研讨乡村振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等现场教学。截止目前,腾冲艾思奇故居和清水司莫拉佤族村等地接待党员体验式学习3262批次,参学党员31335人次。
——市委常委班子带头“走现场”抓学习,集中打造红色资源“领学课堂”。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组织现场“读书班”,先后深入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金鸡“4.15”武装起义纪念碑广场和杨善洲干部学院等地开展“现场教学”,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在市委带动下,全市800余名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也分批分期组织轮训跟学、传承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动员和组织基层党员“就地学”,集中打造“基层课堂”。为挖掘和运用好红色资源,探索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全市精心策划了7条红色旅游路线,其中隆阳区金鸡武装起义纪念碑广场、龙陵县李鑫故居等5条路线入选云南省“党史学习教育体验省级示范线路”。围绕整理出的当地“红色资源”清单,全市各县市区认真组织基层党员到当地红色基地举办读书班、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采取情景教学、现场办学、专题研讨、红色宣讲等方式,开展“就近学”“本地学”。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基层教学10000余场次,推动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15.2万人次。
——吸引和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学,利用乡村舞台打造“跟学课堂”。全市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童心向党”“百名共青团诗朗诵”“百名幼儿唱红歌”“百名幼儿绘党旗”“万名群众天天唱”“载歌载舞歌唱新时代”等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青少年、市民群众到红色基地、社区广场等处,广泛开展唱红歌、祭英烈、瞻仰纪念场所、向国旗敬礼、成人仪式、移风易俗等活动,引导和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党史教育和学习熏陶。同时,保山市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创作出品了以杨善洲精神为题材的大型音乐诗剧《青山风骨》,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优秀创作剧目;市、县宣传部与省党史学教办和省级宣传媒体联合创作了舞台剧《云岭星火》《信仰的火炬》等,让党的先进文艺文化走向舞台,走进人民群众当中。
“广覆盖”开展志愿服务,使两个“中心”成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课堂”。按照“学史力行”的目标任务部署,全市依托两个“中心”覆盖网,成立了1支市级志愿服务总队、5支县(市、区)级分队、N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形成“1+5+N”的一体化志愿服务管理体系,组织完成在册、注册志愿者20余万人。依托这支队伍,保山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集中“查摆最不满意三件事”,立行立改、真行真改,推动四个“万名党员”沉下基层、实践基层、服务基层,打造全体党员志愿服务“实践课堂”:
——组织万名党员继续“结对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志愿服务“防‘返’课堂”。今年二季度,全市继续下派9679名驻村工作队员,聚焦基层群众反映的困难事、烦心事,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困难、就学困难、就医困难,严防“因事返贫”“因病返贫”“因学返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同频共振,筑牢防范返贫“高坝”。上半年,全市累计为基层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4843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纠纷调解,以及理论传播、卫生健康、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16583次,服务效果得到基层群众称赞。
——组织万名党员“分散返乡”,全力帮扶家乡建设,集中打造家乡乡村“振兴课堂”。全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积极搭建“志愿云”“掌中宝”“谏1 言”等乡村振兴信息平台,健全“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流程,开展“我为振兴家乡谏1言”“我为挂钩村寨做1事”“我为结对农户出1力”等志愿服务,让“家乡富强”“乡村振兴”来引领学习、推动实践。上半年,全市共收到各级党员干部的谏言意见6400条,落实民生实事17650件,帮扶乡亲群众72766人次。
——组织万名党员进驻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打造志愿服务“文明课堂”。全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在腾冲市已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力争三年内将市级中心城市隆阳区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围绕这一目标,全市聚焦中心城区各街道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轮岗执守,对菜市场、背街小巷、公厕、绿地、出行街道等民生区域清扫维护,带动城市社区群众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上半年,全市党员干部进驻中心城市社区做网格志愿服务32400人次;下沉大沙河做“东河卫士”志愿服务14760人次;提醒、监督和维护社区秩序、制止不文明行为累计72000余次;服务老旧小区改造、街区卫生清扫44200人次,中心城市文明形象和卫生清洁情况得以大幅提高。
——组织万名党员下沉基层“服务群众”,集中打造志愿服务“惠民课堂”。全市以“万民党员下基层,精准服务市民群众”为主题,汇聚民声、集中民智、倾听民意,持续推动“爱国、爱家、爱城市、爱群众”志愿服务,集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工作。昌宁县设立“四点半课堂”,组织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接送和课外辅导;腾冲市成立了傈僳语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队,把党史双语宣讲送到田间地头;龙陵县木城乡围绕边疆抗疫“强边固防”要求,成立了边防民团巡逻队,对国境线实行24小时不间断联防;隆阳区开展“人人争做东河卫士”志愿服务行动,清河除淤、治污防污取得显著成效。半年来,全市通过“1+5+N”志愿服务体系,全市处级以上民生部门共制定完成“民生实事服务计划”83个,设立困难群众救助平台69个,行业专家服务组织57个,落实志愿服务民生事项24300余件,“办实事,惠民生”实践活动在广大市民群众中反响强烈,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力行”成效。[保轩]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