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村:民族团结花盛开布朗山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村认真落实“决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要求,紧紧抓住云南中烟公司帮扶的机遇,整合“十百千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资金,重点实施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素质提升等项目,布朗山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户户有增收的产业蓬勃兴旺。该村围绕“一村一品”“户户都有脱贫产业”的目标,积极探索“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集团帮扶+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2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烤烟、重楼、冬早蔬菜等种植业和生猪、肉牛、羊、鸡养殖业,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1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芦柑281亩、软籽石榴1399亩,户均增收5000元。
安全又稳固的房屋人人点赞。建成集中安置点1个,搬迁群众160户658人;投入资金956万元,累计实施农村住房改造265户,群众住房得到有效改善。
薄弱且落后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65万元,接通自来水466户,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行政村已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8个自然村均通380伏动力电;村组已通水泥硬化路;适龄青少年达100%入学;卫生室有乡村医生4人,家庭医生签约率100%;户户有电视机;实现中国移动4G网络全覆盖。新建民族文化活动广场6个。
绿水青山的生态培育增收财源。实施低效林改造1359亩、省级公益林1103亩、陡坡地治理227.4亩、新植核桃260亩;在安置点以八角树为主实施绿化,搬迁农户每户管理5棵至10棵,挂果后的收益归农户所有;村支书带头发展以“金色大中”品牌为中心的古树茶产业,改良原有粗糙的制茶工艺,将大中古树茶远销至昆明、广东、上海等地,带动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安置房为主引导群众经营民宿,已入住200余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民宿零的突破,荣获“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扶智扶志提升群众素质。开展教育培训和感恩教育,切实转变群众“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参与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倡导树立正确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布朗族山歌、打歌特色,以本土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小品《布朗山寨换新貌》《入户》及快板《禁毒防艾》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引领群众逐步形成良好民风、家风。
李志旭 金家凯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