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牛鼻子” 发家有路子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牵住“牛鼻子” 发家有路子
本报记者 杨镕滔
盛夏时节,腾冲市芒棒镇境内处处绿荫环绕,生机盎然。走进赵营社区赵家营小组,一个个牛栏散落地建在农家小院旁。栏舍里膘肥体壮的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不时发出的“哞哞”叫声,和牛栏外粉碎饲草的机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赵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交响曲。
赵营村位于腾冲市芒棒镇北部,辖区内包含赵家营、谢家寨等12个村民小组,下设1个党总支和3个党支部。近年来,赵营村紧紧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借助各级政府的帮扶力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赵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村庄道路多为泥土和砂石路,一到雨季交通出行是大问题。加之没有支柱产业,只能在地里刨食,长期以来村民们的生活普遍很困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9年赵营社区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号召农户进行肉牛养殖,发展肉牛产业促进增收。
在发展肉牛产业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想要依靠肉牛养殖脱贫致富但经济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在帮助有养殖肉牛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程中,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不断查找相关的帮扶政策,核查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质,最终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获得了产业扶持资金,让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上了肉牛。”赵营村村支书段必伟说。
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伊始,一些农户没有养殖经验,也不懂相关技术,怎样把牛养好成了摆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养殖户面前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赵营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与村里有丰富养牛经验的村民小组长、党员养殖户协商讨论,请他们给村里新的养牛户传授养牛经验,最终达到了“老带新”“一帮多”的效果。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必宗告诉记者:“在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和党员养殖户的帮助下,我现在的养殖技术大有进步,去年还卖了3头牛,收入2万多元。”
如今,赵营社区的肉牛养殖户已经达到了79户,其中通过肉牛养殖摆脱贫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户。村内现存栏肉牛240头,年出栏150头,年收益可达25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可增加1000元。下一步,赵营社区还将大力推进1个牛场、300头牛、600亩饲料地的“1+3+6”肉牛养殖模式,让赵营村的肉牛养殖产业更加壮大,让村民们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