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释放“生态红利” 共享“绿色福利”
来源: 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阅读:
昌宁:释放“生态红利” 共享“绿色福利”
高雪燕 李海燕/文 吴再忠/图
碧水蓝天绿满眼,走进昌宁县,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到处都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在山乡,森林如波浪般涌动,林田水相依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县城,绿树浓荫、飞鸟云集,鱼翔浅底、花开湖畔。
“十三五”期间,昌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两山”理念,切实履行维护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重要职责,林草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国土绿化与修复成效凸显
天堂山高山湿地
昌宁县始终把守护绿水青山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托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等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项目,累计完成营造林18.26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建设0.89万亩,义务植树360万株,实施路域绿化提升改造35.26千米。获批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乡村13个。
森林资源管护成效凸显
天堂山的野生核桃
昌宁县坚持把资源管护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开展“守护神”2号、3号行动,以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违法违规问题整治、“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等为抓手,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共查处案件1386起,收回林地面积1009.35亩,恢复植被面积1464.15亩。
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凸显
(右甸河省级湿地公园一角)
昌宁县着力加强“地球之肾”保护,制定出台湿地保护修复相关制度、办法,认定地方一般湿地29处,建立湿地保护小区6个。2020年底,全县湿地保护面积74675.4亩,湿地保护率64.29%;自然湿地保护面积22482.6亩,自然湿地保护率54.36%。2019年12月,获省林草局批准设立昌宁右甸河省级湿地公园。
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凸显
西山生态茶园
昌宁县全力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完成171株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完成14.78万株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清理退出野生动物养殖机构35个,收回并登报注销养殖、经营许可证51个,处置在养禁食陆生野生动物18159只(头、条);推进林麝、水青树、云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极小种群物种抢救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 100%,保护成效90%以上。
生态保护工作成效凸显
右甸坝万亩田园风光
昌宁县着力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双赢,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公益林面积88.1万亩,天然林停伐保护面积148.3万亩,聘用护林员861名;有天然草原222.92万亩,家庭承包草原176.11万亩,发放草原奖补554.38万元;获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2020年底全县森林总面积388.9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9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深化改革工作成效凸显
昌宁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全县国有林场由10个优化整合为6个,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事业编制、财政预算得到全面落实,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机构改革,林草部门全面接管了草原和其他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职能职责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防灾减灾工作成效凸显
右甸坝万亩田园风光
昌宁县着力确保林业草原生态安全。“十三五”期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火灾案件查处率100%。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取得“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秀、全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最大程度保护了森林资源、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县发生、防治林业有害生物16.19万亩,防治率达100%,对重点区域监测覆盖率达100%,成灾率控制在0.4‰。
林草经济发展成效凸显
昌宁县着力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2020年全县林草产业总产值达45.2亿元,是2015年19.72亿元的2.29倍;农民人均从林草产业获得收入达7132元,是2015年3520元的2.02倍。木本油料林基地面积200多万亩,其中核桃180万亩、油茶2.48万亩、澳洲坚果20万亩,“两山”转化成效明显,走上了生态得保护、经济得发展、林农得实惠的良性发展之路。
绿色是生命力,绿色是持续力,绿色是竞争力。随着林草事业的发展,昌宁县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为高质量发展释放着无尽红利。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