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老桥头人家丨“独臂爷爷,真不简单!”

发布时间: 09-27

来源: 保山日报网  阅读:

  在腾冲市芒棒镇老桥头社区,只要提到响水湾的杨华寿老党员,年长的都会娓娓道出一些老杨的故事来,年少的会说“独臂爷爷真不简单”!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华寿夫妇.jpg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华寿夫妇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不论是老人说的故事还是年轻人说出的不简单,对一位33岁便失去整只右手的老杨来说,个中辛酸只有他知道。2021年8月底,在老桥头整理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老杨独臂挥锄劳动的照片。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当年杨华寿带领村民开挖蔗区路的情景.jpg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当年杨华寿带领村民开挖蔗区路的情景。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1976年8月6日,时任响水湾生产队长的杨华寿,在自家山林砍树时发生了意外,失去了整只右手。他说:失去了右手,我也很消沉。首先想到的是不能再担任队长带领群众生产了,另外儿子杨富宝才3岁。这对生产队还是家庭来说都是不如意的事。我决心辞去生产队长一职,自己不拖累集体,没有了一只手能够和妻子撑起家庭本身就是十分困难的事,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个家庭,我带领不了大家,就不能占位。可是群众不答应。一是大家说就信得过我,不当队长不行;二是说真的,村里大多都不识字,确实没有适合的人选。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3个月后,我出院了,就在出院那天,我在病床上听到了毛主席的追悼会实况广播,感觉自己不能因一次挫折,就失去了斗志。我还是一名党员,想想新中国成立所走过的路,这点挫折什么都不是。这时我想到了腾冲赤手空拳和歹徒搏斗的英雄徐学惠:当时只有18岁的她为保护银行钱箱不被歹徒抢劫。只身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最后被歹徒砍了8刀,失去了双手。1959年徐学惠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在参加中华全国青年代表大会期间,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徐学惠去了双手,还自强不息,我没有理由消极颓废啊!”“老杨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了,并且主动去拜访了徐学惠,和她交流了如何锻炼和克服遇到的困难等,得到徐学惠的解答和鼓励后,老杨暗下决心:差了一只手,我也要把自己锻炼成像两手健全的人一样做事,既然群众不同意我辞职,队长我就当吧而且要当好!”“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我也要活出我人生的精彩!”  “我开始锻炼左手。用左手写字、打算盘,用左手做家务,比如挖锄头、劈柴等都干。一步一步的,我由不甘心、不示弱、不习惯到完全让左手替代了右手,原先双手能做的事,用左手基本上能做到了。记得当时娃娃小,都要吃要上学,我只好和村民去砍柴。他们一天砍一庹,工钱是4.5元,我一天也能挣到4.5元,虽然我花的力气要比他们大些,结果一样做到了。”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老杨说,“当时群众还是相当关心我的,我的事主要是看管好队里的大牲畜。我就利用白天放牧的时间,观察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晚上回来和群众一起商讨队里的事。开户长会,因为村民来不齐要到深夜1、2点钟才开完,遇到民事纠纷调解一夜到亮也是常有的事,好在有家人支持,特别是妻子杨加翠的理解、支持和包容,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老杨做事的劲头更足了,他把做好生产队的事和为群众办实事当作自己的快乐。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当年运输甘蔗的情景.jpg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当年运输甘蔗的情景。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采访中老杨聊起继任队长期间感到很满意的事:通过看书学习大牲畜养殖技术,他所管护的17头牛和10匹马膘肥体壮,没有因病损失。另外就是甘蔗发展方面,当时因路不通,砍甘蔗时要挑到2公里外的地方才能上车,无形增加许多成本。有的村民想种,因路不方便放弃了。于是老杨发动村民自己修路。经过一个半月的投工投劳,修通了村子到浪轩的路。路通了,村民种甘蔗的积极性更高涨了,甘蔗种植由原来的10多亩一下发展到60多亩,种甘蔗让村民尝到了收入增加的甜头。 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老杨和妻子种好了自己家的3亩多水田和3亩多山地外,他还兼职做了6年(2006年至2012年间)的甘蔗辅导员。目前,老杨每个月享受113元养老补助。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今年,杨华寿72岁了,他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富宝夫妇在田间搭豆架。.jpg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富宝夫妇在田间搭豆架。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老杨的大儿子杨富宝和妻子6年前到广东打工回来后,种种烤烟和豆子等,收入虽然没有打工时高,但可以照顾家人。当问起父亲对他的影响时,杨富宝说:“小时候不懂事,觉得父亲是个残疾,是家里很不光彩的事。自己有了家庭当了父亲,对父亲理解了,也是十分佩服的,虽然我不是党员,但作为党员的父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父亲的行事作风和对困难不低头的韧性是儿女们最宝贵的财富。”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好家风代代传。如今,杨富宝的大儿子,已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城关派出所工作,小儿子正在北京空军某部服役。二儿子杨富周搬迁到老桥头社区丝路新村,夫妇俩农闲时到福建、广州等地打工,大儿子保山医药专科学校即将毕业,目前正在实习,小儿子在昆明地铁公司上班。 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现已72岁的老杨仍然在种田、养牛。他说,“苦习惯了,动动挺好的。我虽然有40多年的党龄,好好想来也没有为党做过什么事,还是很惭愧的。唯一有点欣慰的就是全家人都老老实实的做事,没有给党添麻烦全家老小心向党、感党恩!”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华寿给笔者看自己的记录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杨华寿在翻阅自己整理的记录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近一段时间来,老杨在闲下来的时候,就着手写写画画,把芒棒的一些往事整理下来,内容包含了记忆中的芒棒历史、生活感悟,党史学习等。目前,已经记录了好几本。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本记者 龙海金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

责编:蒋建国iii保山日报网_www.baoshan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