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和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样板”
来源: 保山日报网 阅读:
魅力和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样板”
本报记者 田 欣
五山环抱,三泉交汇,两水穿流。村庄聚落依山而建,粉墙黛瓦的民居从山脚向半山坡延伸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是和顺,山水相依的和顺。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暾”,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和顺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六百多年来,和顺先辈们在与边地文化、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和顺建筑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和顺收获了西南丝绸古道上的“极边古镇”“中国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著名侨乡等诸多美名,在和顺数不胜数的“名片”中,生态是其一大亮点。
和顺生物多样,湿地与山林珍鸟成群,村庄里四季鲜花开放,巷道里、庭院中花木盆景相映成趣,“人家尽在画图中”。优越的气候加上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使和顺成为多种动植物和谐共生的乐园,成为不少人向往的生态之乡、宜居之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云南样板”。
在和顺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几乎涵盖了腾冲所有的生物物种。就植物而言,最“普通”的当数香果树,这是珍稀的油料作物,和顺人也喜欢将其作为绿化环境的树木来种植,月台上、巷道口常常会种有香果树,甚至有用其来命名的巷道。用树木命名的还有黄果树巷、槐果树巷等。和顺人喜在河流边、池塘边、山坡上种树,有杨柳、垂柳、云南松、果松、飞松,还有桦桃、樱桃等,至于植物活化石银杏树、秃杉、水杉、红豆杉、罗汉松等,也都随处可见。各月台上还种有榕树、樟树等,尤其是元龙阁大月台上的高山榕和云南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称之为“包容天下”“彰显个性”。
和顺还有很多从其他地方“舶来”的树种,最具代表性的是赵家月台旁边的“癣树”,中文名字叫“大穗岩豆”,树龄已近百年,传为老华侨赵秀发先生从缅甸带回栽种的。寸茂鸿曾成功引种过一种叫作“波斯橄”的树种,这种树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缅甸从马来西亚引进的,全身是宝。此外,和顺至今还生长着一些古树群,譬如7棵百年古樟树形成的“千手观音”奇景,还有东山脚的紫薇花古树群,有数十棵,花开时节,一片姹紫嫣红,蔚为壮观。
和顺境内三泉交汇,两水穿流,其中陷河和野鸭湖给人印象最深。陷河方圆数百亩,有着湿地一样优良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良好的生态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繁殖、迁徙、越冬的场所。2020年年初,有摄影爱好者在陷河拍摄到濒临灭绝的鸟类——彩鹮,共有11只“同框”,它们时而漫步、时而将头探入水中觅食、时而与野鸭白鹭嬉戏追逐,实为难得一见的美景。在湿地东侧路边,还有一林杉木,近千只鹭鸶在这里筑巢栖息,被当地人称为“鹭鸶园”。据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对和顺陷河的考察统计,这里分布的植物共有187种,鸟类58种,哺乳动物21种,爬行动物14种,两栖动物9种。
十多年前,在龙潭下修建的野鸭湖,现已有野鸭等十多种、数百只水鸟在此栖息繁衍。盛夏时节,这里碧水烟雨中荷叶田田,鹭影翩翩,俨然一幅古镇夏日风荷图。而和顺东侧的来凤山,曾经历过“焦土抗战”,目前生态得到恢复,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林木繁茂,也引来朱鹂、细嘴黄鹂、藏黄雀等百余种鸟类栖息。
和顺生态多样性保留完好,得益于和顺人保护生态的传统。居住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和顺人,历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顺魁阁长有两棵已有500余年树龄的秃杉,1931年,有人欲伐两杉作他用,引得乡人反对,时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的李曰垓率众护树,写下了《双杉行》长诗,刻于石碑上,诗末一句“有敢伐者头可斫”,遂成乡规。双杉也因《双杉行》而名闻天下。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的两棵秃杉,已被列入《云南名木古树保护名录》。
除了硬核的“护树诗碑”外,以前还有一条“铁律”,即不占用坝子中的农田建盖房屋,也有采石不破坏风貌、不砍山面子的树做柴等生态保护传统,柴火的主要来源是修枝打叶、割野草晒干或从外乡购买。为了保护小河饮水不受污染,和顺先辈还十分注重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在村前修筑了一条排水灌溉一体的“大阳沟”。大阳沟起于元龙阁,蜿蜒流经刘家小树园、尹家坡脚、大桥、大石巷、贾家坝,最后经张家坡流入小河,这样既能让雨季从山上流下的浑浊水不流入小河,又可以提供周围每年水稻插秧的用水。
山、水、林、建筑的相融,构建了和顺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态资源相存相依的和谐局面,和顺生态的和谐是润物细无声的,存在于所有地方细碎的表现。田间嬉戏的白鹭与牛,穿梭在水草间的鱼儿,雨落屋檐下的滴答之声,墙角独自绽放的花朵,农夫走过田埂留下的脚印,天空中变化无常的云景,古镇中那些上了年岁的树木,抑或是孩童在树下追着落叶的瞬间,这一切,都是和顺生态和谐细致入微的表现。
“一直以来,和顺镇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一是生态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河长制’‘挂巷包户’等环境治理机制得到严格落实。加大营林造林和动植物保护力度,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4%。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依托和顺丰厚的文化和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进行宣传教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对重点领域进行整治,采取控源、截污、修复等措施,对大盈江与湿地进行全面治理。近期启动的陷河湿地清淤取得了显著成果,和顺水环境优势进一步增强,水生动植物越来越多。”和顺镇党委书记普亚增说。
为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科学统筹处理好和顺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腾冲市政府吸引社会资本,组建了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本着“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原则,投资改造了镇上的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了滇缅抗战博物馆,修复了大批古建筑,组织挖掘整理了和顺洞经古音,扶持了腾冲女子洞经乐团、腾冲皮影与神马艺术展览,恢复了腾冲古法造纸等,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和顺模式”。
和顺模式将文化和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政府和企业把和谐发展作为和顺文化和旅游开发的出发点、立足点,努力探索古镇的和谐发展路子。如出资扶持村民发展观光农业,使旅游开发与村民增加收入相协调;修建和顺特色小吃一条街及和顺特色小商品一条街,基本上无偿提供给和顺居民经营;帮助村民办起民居旅馆、商铺……和顺村民通过参与文化和旅游产业开始致富,腾冲的宾馆、运输等服务行业以及其他旅游景点,也因为和顺成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而大大受益。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推进,随着腾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的创建,随着和顺景区由“4A”向“5A”的迈进,和顺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更加得到强化,和顺的生态文化将进一步得到弘扬,和顺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生态文明”的样板,指日可待!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