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虹山”有多大的范围?
来源: 保山日报网 阅读:
“万里虹山”有多大的范围?
张月和
古腾越有十二景,分别为“来凤晴岚”“巃嵸朝云”“大洞温泉”“笔峰霁雪”“球牟晚照”“玉泉夜月”“灵池澄镜”“龙洞垂帘”“三折云梯”“半亭活水”“一泓热海”“万里虹山”。
腾越十二景名声大噪于清朝年间,而即使的同为清朝年间编纂的《腾越州志》及《腾越厅志》,对腾越十二景的介绍也不尽相同。诸如《腾越州志》介绍“笔峰霁雪,亦在巃嵸山”,而《腾越厅志》介绍笔峰霁雪却在高黎贡山。《腾越州志》介绍“万里虹山,在龙江铁索桥”,而《腾越厅志》在介绍“万里虹山”时,首句即为“此山去城百余里”,由此说明“万里虹山”指的是距离腾冲城百余里的高黎贡山,而非一座几十米长的铁索桥。由于《腾越州志》中“万里虹山,在龙江铁索桥”的介绍,使许多人误将龙江铁索桥称为“万里虹山”,以致近年在龙江桥铁索桥旁树立的《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宣传牌也误将龙江桥介绍为万里虹山为:“龙川江铁索桥是永昌进出腾越的咽喉锁钥,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因地势险要,景色壮观而被誉为腾冲十二景,名曰万里虹山”。
那么,腾越十二景之一的“万里虹山”究竟指的是哪里?其范围究竟有多广?
正如腾冲城东面的球牟山被称为“十里翠屏”,其“十里”只是一个虚数一样,“万里虹山”中的“万里”用来代指的是一个广阔无边,绵延纵横的大范围。《腾越厅志·卷之四·建置志五·名胜》在描写“万里虹山”时,首句点明“此山去城百余里”,由此说明“万里虹山”说的是一座山,而非一座桥。全文如下:“万里虹山 ,此山去城百余里。千重万叠,忽起忽伏,如婉蜒形,纡徐而走;如虹霓状,惊顾而来。犹如神龙之戏水,俯瞰龙江;又若天马行空,低凭马邑。水滔滔而下射,铁桥则横锁中间;石皓皓以支撑,峭壁平分两岸。作西隅之天堑,永峙腾冲;拱东岳之岱宗,亘绵越赕。不但年年凤哕,凤岭呈祥;争传万里虹飞,虹山入绘。”
在这段描写万里虹山的文字中,只有“水滔滔而下射,铁桥则横锁中间”一句提到铁桥,其余都是在描绘高黎贡山、龙川江以及峭壁悬崖、云霞虹霓。由此看来,龙江铁索桥只是万里虹山中的一种点缀成分,或者说是一个观景点。更何况《腾越州志》中“万里虹山,在龙江铁索桥”的介绍,说在龙江铁索桥,并不等于就是龙江桥铁索桥,且其范围也不仅特指龙江桥铁索桥,因为腾冲境内的龙川江铁索桥,在清代即有向阳桥、永济桥、界明桥等。万里虹山的观景点,用在龙江桥铁索桥两岸一带,抑或龙川江流域的向阳桥,永济桥、界明桥一带又有何不可呢!去年冬天,笔者与彭文位游历樱花谷,初到龙川江西岸山坡上,所看到的正是一幅“万里虹山”的壮丽图景。
“万里虹山”这一胜景,融汇了高黎贡山、龙川江、江桥、云雾等基础上而形成的一个特大景致,历代诗人、作家对“万里虹山”曾不惜笔墨,大加赞美。
曾任云南省政府秘书长,高等法院院长等职的民国诗人王灿,与腾冲李根源、李曰垓皆为同窗好友,他曾作《腾越十二景诗》一组,其中《万里虹山》一诗就将山川景色融会贯通起来,诗歌写道:“龙江两岸山,宛如长虹走。山上老猿啼,江下饥蛟吼。”
腾冲南城外附生杜森,字凤章,在《腾越十二景诗》的《万里虹山》一诗中写道:“毕竟名山自不同,无端变化俨长虹。江头我亦源流问,地脉谁将道路穷?妙似神龙初见首,矫如天马快行空。何年更有风云会?窃效鹏飞羽自丰”。
腾冲诗人王兆祥、刘铭德也曾赋诗《腾越十二景诗》,他们笔下的“万里虹山”,描绘的是一个壮阔的画面。王兆祥“万里虹山”诗云:“江上青青万里峰,山川变化现奇踪。渡桥人去犹呼绝,山化为虹川化龙”,刘铭德“万里虹山”诗云:“峰峰仑贡俯龙江,一线虹山摇曳长。蜿蜒北折奔马邑,铁索虬絮迓边将”。
在腾越十二景的歌咏者中,民国时期腾冲教育界人士周从锡是最为用心的一位。周从锡,字梦龄,腾冲城人,昆明师范学堂毕业,曾任腾冲城立两等小学校长、县立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兼腾冲五属联合中学音乐教师等职,著有《腾越十二景词》《避寇日记》《孩训三字经》《历代名人书信选编》,《通俗格言》等,被腾冲人民誉为“通俗教育家”。
周从锡凭借自己扎实的音乐功底,以及任教腾冲中小学的便利条件,曾作《腾越十二景词》,并为其谱曲,教会腾冲中小学生演唱。他在“万里虹山”诗末加上小注云“万里虹山,梦龄擅音乐,作此曲谱入风琴,使腾生歌唱词虽通俗,应录之”,其《万里虹山》歌词中山光水,色,更是美不胜收,歌词云:“铁链锁长虹,江流万脉通,每夕阳新霁,宛若游龙,借两岸山光树影,变幻成七彩凌空”。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