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章里的家风传承 ——记全国文明家庭杨会春家庭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满树红花的“中国红”。
张定香把自己培育的44棵广西火桐移栽到龙洒古村落。
辛勤劳作的张定香。
杨会春生前与儿子、孙子孙媳妇、重孙女合影
□ 黄艳蓉 陈萍
在腾冲市芒棒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老人杨会春,三十多年默默为守卫边疆的官兵赠送自己手工刺绣的鞋垫和布鞋,一次次地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匿名捐献给国家或乡邻。她生前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标兵户、全国“最美家庭”、云南省五好家庭、最美腾冲人……
对于杨会春的孙媳妇韩凤琴来说,杨会春老人家为家人留下的这笔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是真正的“传家宝”。每次面对这些奖章,韩凤琴总是自豪地说:“奶奶把这些奖章留给了我们,虽然不能够像她老人家一样做得那么好,但也会尽自己的力量把文明家风传承下去。”
杨会春老人对孙子杨新逵夫妇影响深远。杨新逵是一名小学教师。自他上大学时,杨会春老人家就告诫孙子杨新逵,做人要自立自强,常怀感恩之心。杨新逵的大学学费基本上靠助学贷款和亲戚朋友资助解决,当他拿到第一笔薪水后,马上拿了500元钱回家孝敬奶奶,可杨会春老人没有收,而是再三叮嘱他有钱一定要想着为其他人、为国家做点事。“以前不懂,现在才懂得了奶奶的良苦用心。”在杨新逵的记忆中,奶奶没过上啥好日子,但一直乐观积极向上,奶奶也没有写下过什么家书、家训,但她对一家人的教育是身体力行的模范,乐于助人、吃苦奉献就是奶奶给他留下的最好的家风家教。
据韩凤琴回忆,嫁给丈夫后,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但一家人从来没有吵闹的时候,也没有见过家人与邻居红过脸。那个时候自己与丈夫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面对经常不归家的夫妻俩,公公、婆婆没有丝毫埋怨,而是把他们的小家庭照顾好、把家里的事儿安排得井井有条,免去夫妻俩的后顾之忧。
今年年初,韩凤琴和家人商量想回村竞选“两委”成员,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没想到全家人都一致支持她,并让她放心去做。被选为张家村社区副支书后,一家人不仅是韩凤琴生活中的后盾,更是工作上的助手。核酸检测期间,韩凤琴一家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帮助工作人员登记信息、维持秩序;村里组织传统节日活动,婆婆主动出钱出力承担起伙食“老总”。家人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韩凤琴的工作。韩凤琴的婆婆说,疫情防控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全家都支持她。
入党60余载,杨会春老人把坚守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和做人的最高准则。在杨会春老人的影响下,孙子、孙媳都入了党,从小受老人熏陶的重孙女,刚踏进大学校园就递交了入党申请。“祖母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世时就一直念着共产党的恩情,我长大了,也要向祖母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杨会春的重孙女说。
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1年坪地村火灾……杨会春老人都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捐给受灾地区。“奶奶在世的时候,村里大小事能够帮忙的都会去帮把手,并时常教导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多年来,韩凤琴一家从未忘记老人“做好事,行善举”的教诲,在寨子里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前年,寨子里缺水,需要一笔钱维修管道,韩凤琴夫妻俩立马给小组捐了1000块钱;去年,小组道路实施亮化工程,韩凤琴一家又捐了5盏路灯,小组活动室地面一直未硬化,夫妻俩再次商量出钱进行了地面硬化……
“拥有一个良好家风的家庭,必定养育出优秀的家人。”杨会春及她的家人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如今“全国文明家庭”这个接力棒已经传到杨会春老人子孙后代的手中,并将代代相传下去。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