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芹:民族团结的优秀使者 (我奋斗我幸福)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杨素芹与彝族老人 |
检查危房工程 |
山村修起了新公路 |
与群众交流 |
□ 杨建桂
●作为一名党组织培养多年的少数民族干部,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从小事做起的为民宗旨,一件一件积累,一天一天努力,用真情化解难题,用汗水滋润民心,尽心尽力带领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掉队,小康路上奔向前。
着一身运动装、蹬一双运动鞋、戴一顶遮阳帽、背一个双肩包……这是杨素芹最平常的装扮,当然这也是一名乡镇女干部的适时标配。
2018年1月,46岁的杨素芹服从组织安排,从隆阳区政协下派到瓦窑镇担任副镇长,奔赴在脱贫攻坚一线。在瓦窑工作的三年间,她分管民族宗教、为民服务体系建设等5项工作,挂旧寨和下麦庄两个少数民族村。
作为一名党组织培养多年的少数民族干部,杨素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从小事做起的为民宗旨,一件一件积累,一天一天努力,用真情化解难题,用汗水滋润民心,尽心尽力带领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掉队,小康路上奔向前。
抓实示范村项目建设,“一村一品”见成效
瓦窑镇是隆阳区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全镇国土面积446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9.92%。辖25个村(社区),10069户37829人,其中少数民族村有22个,以白族、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14623人,占总人口的38.6%。过去,曾因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基础设施薄弱等各种原因,社会矛盾频发,上访事件较多,经济社会发展一度滞后。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中,杨素芹和民宗专干孙华玲多次深入民族村寨围绕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等做深入调研,并与村组干部实地丈量以科学编制规划,力争将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到刀刃上。
针对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三天两头阻工,项目无法推进的情况,杨素芹组织村组干部多方沟通协调,耐心讲解政策,终于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近两年来,瓦窑镇共完成了下麦庄、松坡、龙舞、小浪坝、毛竹棚、磨房等示范村的项目建设,民族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更难得的是还带动了少数民族村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形成。如小浪坝村能繁母牛基地已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及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近百万元,松坡村肥猪养殖基地每年营收过百万元,“三寨”片区白族聚集地黑山羊养殖数量近万头,横山、小浪坝村连片种植中药材近1500余亩。
如今,走进每个民族村寨,面貌都是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三面光的排污沟渠,民族特色浓郁的太阳能路灯和民族文化广场,呈现出村寨美、产业兴的新面貌。
抓实危房改造,群众脸上笑开颜
危房改造是民族村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硬仗。
杨素芹所挂的旧寨村有304户1243人,2018年C、D级危房存量93户,占全村户数的31%。群众并非没有钱建房,就在2012年至2019年,保山金厂河矿业有限公司在旧寨村建厂采矿,土地流转费达4000多万元,户均约16万元、人均约4万元。可是部分农户却将这些钱用来吃喝赌耍,身居危房却听之任之。方圆不过1平方千米的旧寨村麻将室竟有4个,部分群众整天聚赌,赢了钱大吃大喝,输了就到村委会吵闹,要求当贫困户、享受低保,社会风气差。
杨素芹是白族,她深知民族兄弟姐妹的工作,必须自己耐心细致地做。如果做不了,那就只有永远落后了。于是杨素芹常年吃住在旧寨村,与村组干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狠抓危房改造工作。旧寨村大多农户的宅基地拥挤、狭窄、陡峭,存在建筑材料二次搬运麻烦,加之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原因,盖房积极性不高,做决定时反复无常,签订协议当儿戏,朝签夕改。面对这些困难,杨素芹和村组党员干部一边以扫黑除恶为契机,严厉打击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醉赌成风、以脏乱差为荣的行为。扫除了聚赌点4个,动员协调劳动力务工20多人。同时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弘扬正气。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杨素芹真情的感召下,酒醉子懒汉子都提振精神加入到了危房改造中。2019年9月30日,旧寨村基本扫除了脱贫攻坚中“危房”这一“劲敌”。
如今的旧寨已变成崭新的村寨,村民们告别危房住上了安居房,群众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微笑,杨素芹压在心上的这块石头也可以落地了。
抓实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住上了安居房,但“人居环境提升难”又成为民族村寨面临的关键问题所在。
旧寨村尤其如此。很多村民院内牲畜粪便成堆、苍蝇蚊虫结队成群,垃圾乱倒乱堆,污水随处乱排。部分群众衣服被褥脏得变成黑色,头发长到披肩快要流油。
人居环境的提升也是大民生。于是杨素芹用心用情,在提升人居环境上做文章,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首先她积极争取项目,点亮民族团结进步之路。旧寨村没有路灯,夜间一片漆黑,村民就只能在家里守着一盆火看电视,邻里之间的交流少、集体意识淡薄,由此滋生出喝酒,打架闹事等恶习。于是杨素芹充分发挥自己是一名政协委员的作用,提交了一份《关于给予瓦窑镇旧寨村太阳能路灯建设的建议》提案,并得到区政协常务委员会给予的提案办理经费13万元,给旧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其次是垃圾清除治理,她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协调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钩背箱8个,设定垃圾投放点8个,规划建设排污沟渠,硬化入户道路,健全村户收集、村清运处理的各个环节。最后是群策群力,遏制“脏乱差”。杨素芹带领村组干部到周边村寨参观学习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研究制定旧寨人居环境提升村规民约、整治方案和公益岗保洁管理制度。分组召开群众会、校园师生家长会,学习村规民约,以内化成群众的行动自觉。
那段时间,杨素芹带领镇村组干部亲力亲为,分批发动群众及公益岗彻底清理陈年垃圾堆、污水沟;同时将全村公共路段划分到人到户,签订保洁承诺书,做到门前“三包”,评比卫生示范户。建立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工作群,实现网络图文监督,形成了保洁长效机制。
如今,一条条污水沟干净整洁了,一条条大路宽广了,各家各户的庭院整洁有序了,群众文明礼貌了,旧寨村展露出全新的容颜。
弘扬民族文化,激扬民族自信
在瓦窑工作的这三年间,杨素芹格外珍视瓦窑镇独特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
在项目实施中,杨素芹经常走村串寨,发现承载本民族历史文化元素的民族服装都藏在柜子底“睡大觉”,几乎发霉,只有为数极少的老人穿。杨素芹鼓励妇女们穿上民族服装跳起来、唱起来,用实际行动传承繁荣民族特色文化。如今,民族村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民族盛装,尽情地在火把节打歌、春节舞龙耍狮,洋溢着满满的民族自豪感。
瓦窑镇的民族文化也逐渐被外界所知晓。如横山村共投入资金60多万元,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首任军长”赵锡光将军故居进行修缮和布展。目前赵锡光将军故居已被评为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瓦窑白族丧葬习俗山歌小调“细皮白”、小浪坝村彝族旧地基民族年俗“双龙会”两项已成功列入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群众还自发举办小浪坝旧地基自然村、磨房新寨自然村彝族火把节、双龙会、打秋会等,民间传承文化氛围较为浓厚。地方民族文化爱好者积极编排少数民族节目在各村展演,龙狮社团活动在保四中开展得有声有色。瓦窑少数民族文化在复苏、在生长、在传承……
2020年9月,杨素芹挂职期满,离开了瓦窑。如今,杨素芹还经常会接到民族村群众打来的电话,都是向她发来家乡变化的好消息:瓦窑社区下山小组农业灌溉的水管架设通了,群众将视频拍了发给她,感谢她在瓦窑期间争取的项目得以实施了……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