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乡情慰平生(云南省文明家庭) ——记云南省文明家庭董国富家庭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四代同堂的董国富大家庭 |
董国富夫妇 |
与董国富(右)一起做村民思想工作让出部分地头屋角的二哥董国仁(中)、堂哥董国成(左)。 |
邻居董国明夫妇一讲起董国富给他家拍的全家福,以及平时的一些帮助,都非常动情。 |
与董国富亲如一家的堂哥堂嫂 |
●他是尊老敬幼爱乡爱民的有心人,30多年一直默默关心家乡的建设,出钱出力并寻求社会支持修通了老家沙子坡村连接滇缅路及太平镇街子的水泥路;他还引领儿子杨董清一起开展公益全家福活动,为四村八寨的乡亲拍全家福;他时刻把乡亲的困难放在心上,谁找到他,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他就是施甸县国税局的董国富。请看——
董国富的老家在施甸县太平乡地理脉沙子坡村。初冬时节,记者走进这位泽润乡邻的“中国最美税官”出生的山村,去探寻董国富被当地人传为美谈的人生足迹。
从七七往太平镇方向走8公里,再拐进地理脉村的水泥路,藏在深山有远亲的感觉迎面而来。一路上坡,虽是崎岖山路,路况却非常好,两旁种有很多当季的豌豆蚕豆,同行的税务局小杨说这就是董叔倾全力组织、云南省税务局赞助资金修建的乡村公路了,有4公里多呢。说话间到了沙子坡这个有34户人家156人的小山村,这真是一个养人的好地方,“地理脉”这三个字名副其实,前方视野开阔,后背绿树葱茏,特别一棵百年香樟华盖蔽日,一棵百年古柏苍劲挺立,更显这个村庄的岁月悠悠。
在村里,无论我们去到哪一家,都是热情的笑脸和一杯热乎乎的绿茶,而且无一例外都能看到堂屋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张全家福。
施甸县税务局办公室的小杨说,这几年她很多次来到董叔家,每一次都能感受他们一家浓浓的互爱亲情:四代同堂,年龄最长的是94岁高龄的“老太君”,她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又各自有了儿女、有了孙辈。20多人的大家庭,却仍然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在一口锅里吃饭。全家兄弟姐妹间,妯娌间,乃至小辈间多年来从未闹过矛盾红过脸。这种氛围如一坛陈年老酒,醇香醉人,董叔的故事更像一首乡村小曲,余韵悠长。
董国富对单位同事说:“什么是天伦之乐?什么是和谐幸福?你们到我家里来就可以感受得到了。”
亲情泽被承家风
董国富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一辈子为人忠厚、朴实善良。他们相信“好人有好报”这个最简单的人生道理。母亲从小就叮嘱董国富兄弟几个“个人强,家业兴,离不开乡亲邻里,做人要讲爱心,会感恩、不忘本”。
父亲虽没有读过几天书,但对董国富兄弟姊妹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在董国富儿时的记忆中,父亲都是乐于助人、想人所想的热心肠。一年冬天,一家人陪母亲到石瓢温泉搭起帐篷泡澡治病。那时候石瓢温泉没有通电也没有自来水,烧水做饭都要去找柴火。董国富家窝棚旁住着一个下肢瘫痪的叔叔,出行只能靠双拐一步一步挪。父亲每次上山打柴回来,都要吩咐董国富悄悄放一捆柴过去,每天还帮忙把水缸灌满。父亲生活中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董国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善举无声地传承着。村子里有一位寡居的老太太,儿女没有在身边照料。董国富父母就时常匀出家里的米和面送过去,家里杀鸡做肉的时候母亲都让董国富跑腿送去一碗。幼时的董国富很不解母亲对邻里的如此大方,直到慢慢长大后,才理解了父母的心。
与此相反的是,母亲对自己对儿女却十分的节俭,破了的衣服缝补好洗干净再穿,掉落地上的饭菜要捡起吃掉,坏了的物件不轻易丢弃,而是缝缝补补又三年。正是有了母亲的勤俭持家,董国富家虽过得不富裕,但却和睦融洽。
现如今,董国富已年过半百,在父母亲朴实无华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任敬老、别欺小,见弱者、帮一把”成了他一生做人做事的指南。每当遇到身处困境的人,董国富总是无私伸出援手。
2006年的一天,邻居董国华家的独子在香格里拉不幸遇难,需要家人尽快赶去解决善后事宜。董国华患肺结核,身体久病不好,又是文盲没出过远门。知道情况后,董国富二话不说,和董国华家人径直赶往香格里拉帮忙处理后事,还垫付了2000多元费用。
对沙子坡村的乡亲们来说,董国富就和自己的亲人一样。董国富后来到了县城税务局上班,乡亲们到县城求医看病,挂什么号,找哪个医院好,都喜欢找董国富夫妇咨询。只要得知村里人来看病,他们夫妇都会去看望,垫付医疗费、送汤送饭、帮忙陪护、办手续、出院接送等都成了家常便饭的事。
只要一有时间,董国富就会往家里赶。对年迈的老人来说,一大家子人和和美美住在一起,膝下儿孙满堂,吃饭时欢声笑语,夜晚围坐火塘闲话家常就是最高兴最幸福的事。正如她老人家所说:“家庭和睦,儿女孝顺,我也满足了。”
董国富在大家庭之外还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妻子杨晓艳是一名道路绿化维护工,儿子杨董清大学毕业后从事热爱的摄影工作,一家三口在20多人的大家庭里尊老爱幼,互相帮助,享受着不一样的关爱。
董国富弟弟和哥哥的儿子到县城上高中以来就是由他和妻子照顾生活、辅导学习。妻子杨晓艳两次下岗,现在从事道路绿化维护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从来就没有休息日,回家后还得照顾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起居,可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在侄子上学的3年里,董国富夫妇对待侄子像亲儿子一样。最终,两个侄子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取了云南农业大学和昆明医学院,毕业后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董国富夫妻俩牵手相伴二十多个春夏秋冬,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
2001年,岳父中风卧床不起。董国富主动把岳父接到身边照顾。税务局的工作繁忙,作为税收管理员的他,爱岗敬业,白天为纳税人奔波,中午和晚上回家悉心照顾老人,递水喂饭、端屎端尿、擦洗身体、背着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董国富事事亲力亲为,从未抱怨过。老人卧床多年,直到病逝,背上都没有长一个褥疮。
董国富对儿子说:“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你妈妈工作太辛苦,我们男人就应该主动承担好这份责任。”
情满深山树口碑
“小时候,我做梦都没有梦到过村里能通车,车子能开到院里。”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董国富满心欣慰的感叹。
以前的沙子坡村不通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到处泥”,这成为乡亲们出村办事的最大难题,这事也一直记挂在了董国富的心里。
2010年,村里修西边路段时,董国富带头捐款、捐物,并且亲自参与修建。2015年,董国富一家三兄弟商量着凑钱把村东的路给修了,可部分村民却不赞成,原因是修路会占用一部分菜地果园。为了让全村通上路,董国富和二哥董国仁、堂哥董国成只要有时间就到村民家做思想工作。连续奔走10多天后,董国富兄弟终于说服了村民,全村一致通过,出钱出力,同心协作,道路于2016年修通了。虽然这条路只是砂石毛路,也只有2米多宽,坡度还近40度,但是大家的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小汽车都能开到家门口,村里的玉米、小麦、生猪等农副土特长,不管晴天雨天都能运出去卖,大家打心底高兴,这一切都离不开董家兄弟的功劳。
2019年,董国富被评为“中国好税官”,并到北京领奖。之后云南省税务局征求他个人意见,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帮助解决,他未给自己提任何要求,只是说,老家在山区,砂石毛路经常坍塌,上级部门能不能帮助解决把砂石路硬化了。省税务局于是在这一年尽力安排资金圆了董国富的心愿。只是最近董国富又有了一个心病——今年雨季一场大雨,冲毁了一段几十米的路基,目前仅能通摩托,初步测算,要修复得20多万元。
爱溢乡梓全家福
董国富的儿子杨董清,在祖辈父辈的耳濡目染下,健康成长,乖巧懂事。杨董清记得爷爷有个愿望就是能够拍一张全家福,可是当时农村没有条件,爷爷就带着遗憾病逝了,这也成了全家的憾事。
2015年1月,当时还在重庆邮电大学读书的杨董清放假回家,得知村里还有一些贫困的乡亲至今没有拍过一张全家福时,他和父亲董国富商量后,决定干一件大事,为村民免费开展“全家福公益摄”活动。
从那以后,周末、节假日,父子两人都会组织一些志愿者到老家的贫困村寨为村民免费拍照、选图、打印、过塑、装框、配送,为那些从来没有拍过全家福和照片的乡亲送去用镜头定格住的“阖家团圆”。摆榔尖山、木老元哈寨、酒房梅子箐、太平田头村……哪里都有他们无偿摄影的身影。
这一坚持就是3年。拍摄工作异常辛苦,山区交通不便,车路不通就爬山步行,尽量给每一个家庭都拍到。每次把装裱好的全家福送到乡亲们手中,看到乡亲们喜悦的笑脸,父子俩人都会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截至2021年10月,父子俩人累计为500多户村民拍摄赠送了全家福,为近2000位老人拍摄赠送了纪念照。而这些拍摄的所有费用,是董国富父子俩不买新衣不抽烟不喝酒一点一滴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
如今,由董家父子发起的“全家福公益摄”活动影响日益壮大,收到了许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捐款。董国富父子俩利用这些捐款,与全体志愿者共同努力,陆续配齐了打印机、摄影机、照纸、相框等设备材料,决心下一步把“全家福公益摄”推广到更多的村寨,为更多的老百姓拍摄更好的照片。
父子俩人约定,每年春节都会到山区拍全家福,十年以后将再次回访,用镜头记录幸福,用镜头送去温暖,用镜头见证“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带来的变迁。杨董清把这一想法通过微博和微信发到了网上,很快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公益摄”活动分别被云南电视台新媒体、春城地铁报和保山市电视台、施甸县电视台专题报道,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摄的行列,他们把小照片汇聚成了大公益。
故事虽小,但这是董国富一个大家庭的温暖与爱的传递。多年来,董国富家庭热心公益传递爱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歇过。他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但是他们全家夫妻恩爱、母子情深、父子情重、小敬老、老爱小、尊老爱幼、工作顺心、生活幸福、精神愉快。
正是无数的爱在无声的传递,董国富的大家庭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明办、云南省妇女联合会推选为2017年云南省“最美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五年、十年、五十年……董国富家庭乐于助人、讲信修睦的好家风会一直传承下去,父子俩的“全家福公益摄”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对于董国富而言:夕阳虽已老、文明公益正当时。
□ 刁丽俊 杨晓敏 徐 丽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