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变了 百姓日子甜了
——市委组织部帮扶玉地里社区交出脱贫致富精彩答卷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贫困村变了 百姓日子甜了
——市委组织部帮扶玉地里社区交出脱贫致富精彩答卷
本报记者 王丹妮
玉地里社区位于昌宁县柯街镇东部,属山区农村社区,有13个村民小组389户1568人。2015年,玉地里仍为柯街镇12个社区中最贫困的社区——仅一条镇村公路,雨季滑坡、泥石流频发;三分之二的农户没有参加危房改造;产业散、杂且得不到提升,许多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只有妇女、孩子和老人常年守候在村里。“发展什么产业?”“如何推进产业发展?”“怎样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面对阻碍发展的这些问题,定点挂包帮扶单位保山市委组织部综合施策发力,以产业发展推动的方式一一破解,交出了脱贫致富的精彩答卷。
发展什么产业?
肉牛养殖
玉地里早年曾大规模种植油桃、核桃,一度畅销大理、临沧等周边地州。近年来,受制于市场、气候、管理等因素,油桃、核桃品质受到影响,市场竞争力不强,群众收入达不到预期。
2015年,中共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同年,玉地里成为保山市委组织部的挂钩帮扶村。为了改变现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市委组织部积极协调资金推进危房改造;修建村民活动室;完善基础设施,硬化玉地里“三环路”。通过技术培训,抓好油桃的管理和品质提升,并着力于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为群众增收致富寻找新路子。
经过调研,市委组织部从肉牛养殖中获得了启示:农户可在荒山斜坡上或油桃、核桃林中套种牧草饲养肉牛,牛粪可促进农田增效,改善生态平衡,实现一举多得。于是,市委组织部便在玉地里扶持了2户养牛大户,探索肉牛发展新模式。
扶真贫、真扶贫,为这个当年因愚昧落后被冠名“愚地里”的山村带来了喜人变化。2017年底,玉地里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虽然实现了脱贫摘帽,但市委组织部的帮扶工作仍一如既往。
2018年,油桃价格创新低,为了规避群众返贫风险,当年年末,市委组织部内部开展了一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金点子”的竞赛。“市场行情好,又有项目支持的肉牛养殖在众多建议中脱颖而出,而且2015年扶持的那2户肉牛养殖大户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委组织部公务员二科科长、玉地里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继安说。
最终,以金点子竞赛为基础,社区“两委”与致富带头人反复讨论后,确定了以肉牛养殖业作为玉地里社区群众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项目如何运营?
合作社运行模式
依托市委组织部支持,社区“两委”和意向农户分3批到镇安、太平、清水、杨柳等乡镇学习肉牛养殖方面的知识。
立足社区实际情况,结合学习成果,“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应运而生。“我们成立了昌宁县玉强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土企业江弘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并聘请公司负责人李瑞国为技术指导,为合作社‘牛农’统一提供种牛、收购等服务,打消农户的后顾之忧。”玉地里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军介绍。
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可项目进入实施后仍遇到了一些难题。
“第一批项目资金流入合作社,覆盖10户农户的20头能繁母牛项目正式启动,报名人却寥寥无几。”马军回忆,想到大家有顾虑,积极性可能不高,但没想到10户都没报满。于是,镇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以每户直补肉牛价格10%的方式来推进项目落实。
紧接着,育肥牛项目被提上日程,市委组织部到市农业农村局协调的10万元圈舍项目资金也已就绪。与能繁母牛不同,育肥牛尤其需要青贮池来均衡供应生物饲料,参与牛圈和青贮池项目,便能获得相应补贴,但报名的人同样屈指可数。“当时可真是愁坏了我们!眼看快到项目截止日期了,我们只得不分昼夜地到各个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议宣传政策,但凡感觉有点意向的农户,都会一一重点突破。”马军感叹,“最多的一家,去了10多次才说服了他家。”最终还是欠了一户,考虑把致富机会优先让给农户的马军顶了上去,项目才得以顺利推进。
在市委组织部的帮扶下,截至目前,玉地里社区共发展一批育肥牛养殖项目,两批能繁母牛养殖项目。共有肉牛养殖户153户,牛存栏670头,能繁母牛占420头,预计将实现农户增收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账4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会把项目重点放到能繁母牛上来,预计到2022年底,社区能繁母牛存栏将达到800头。”杨继安满怀憧憬。
怎样推动产业发展?
加大技术培训
养殖户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肉牛产业的发展和未来。
自玉地里社区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以来,市委组织部便不定期地邀请畜牧养殖专家到玉地里开展实地培训。更是辗转联系到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牛业协会会长黄必志,与其协调25套总价值1万多元的肉牛养殖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户。“之前在保山很难找到系统的肉牛养殖资料,这些资料真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马军坦言。
“我前几天还去参加培训了,现在对肉牛的产后护理是越来越有心得了。”肉牛养殖户饶应忠望着即将生产的能繁母牛信心满满。对此,建档立卡养殖户刘建学有着同样的感受,“产后护理、饲草种植、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什么都能学到。”2019年,刘建学加入肉牛养殖行列,最初抱着怀疑的心态只养了2头能繁母牛,现在则发展到了6头,还有2头即将生产。“我还想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些呢!”刘建学站在牛圈前兴奋地说。
有了强力技术支持的玉地里肉牛养殖产业愈走愈稳,在市委组织部帮扶的几年时间内,随处都能领略到玉地里农户踏实苦干育肉牛的风气,肉牛养殖的初级产业链也已在这里成型。 2020年,玉地里获得了“保山市肉牛养殖示范村”的称号。
“通过肉牛养殖,社区的土地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不仅有效改善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力,还实现了公司发展、农民增收、产业壮大的局面。”杨继安说,为保证玉地里产业的高抗风险能力,大力推进肉牛养殖的同时,市委组织部还继续帮助玉地里巩固原有的油桃、甜脆豌豆、生猪养殖等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而今走进玉地里,漫山遍野的牧草郁郁葱葱,干净平坦的乡间小路纵横交错,绿树掩映的农家院落整洁怡人,农户精气神十足。曾经的贫困村变了,百姓的日子甜了!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