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山下古村落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营盘山下古村落
□ 蒋光舜 李明华 辉丽琴
昌宁天堂山主峰向西北延伸后突然急转,经大田坝华严锅厂直下,到达大田坝村后,当地人叫营盘山。铁匠寨、毕家寨、字家寨和新寨就是营盘山西北坡几个相连的自然村,人们习惯上统称“铁匠寨”。
铁匠寨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曾见证了大田坝甚至保山、昌宁青铜时代的历史辉煌。铁匠寨的民居大多是坐北朝南一正两厢中间照壁的庭院式建筑,条石为基,门开震向,正中照壁,墙壁彩画,窗檐雕刻,坎绣錾花。一排房屋共一个院场一条通道,几户人家同院而居,和睦相处,共享院场。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房屋已被水泥平顶洋楼所替代,但仍然有一部分老屋因居民有着特殊感情舍不得改造而保留了下来。其中新寨的“周家老宅”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这些传统老屋,一屋一传说,一房一故事,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拜访里与主人在时空中邂逅,追忆了历史,觅到了乡愁。
周家老宅为周姓望族所建。关于老宅的建成,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周家一长工去放马,在沙拉门的大山上,每逢天阴下雨,就有一匹白马来跟周家的马打架,长工一去吆喝,它就钻进一堆古坟不见了,如此反复几次。长工回来将此事告诉了主人,颇有见识的主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宝物显灵。于是赶上马帮,带上长工,去开挖古墓,得到了满满的三大缸银子。相传此古墓还有一块石碑,上书“三缸金,三缸银,超度薛家三代人,要问金子在哪里,请找对门李大哥”。可是,“对门李大哥”一直没有出现,这段偈语至今没有人破解,金子成了永远的秘密。
周家得到这些银子后,大兴土木,添置了房产,现在的周家老宅就是其中一部分。在周姓家族中,曾经出了几位抗日英雄,一位是周效先将军,在国军58军任中校团长,1944年在江西和日军决战中牺牲;另一位是周秉先,曾任58军工兵排长、连长、营长以及大队长,参与缅北抗战,抗战胜利后载誉归来,被选为乡长,一直为地方效力。在两位军人的带动下,周家好多人都投身军营,或在地方募捐,为抗战做过贡献。
铁匠寨的诞生,相传与大田坝有名的蒋土司和花土司有关。洪武年间,阿坡(大田坝)有蒋姓和花姓两家土司,蒋氏土司为契丹后裔来自大漠,元朝时随忽必烈父子南征大理段氏父子后留居永昌,世守边关。花氏土司则是本地濮人,属古哀牢昆明族后裔。铁匠寨址原本是花氏土司属地,因蒋氏土司的奴隶刘家死了人,需要入土为安,向蒋氏土司请求一块坟地不得,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花氏土司求援。时值两家土司为争夺地盘剑拔弩张。花氏土司为得人心便答应在现铁匠寨址给一块地为刘家解燃眉之急。这样刘家虽解决了坟地问题却得罪了蒋氏土司,无法继续在蒋氏土司属地生活。于是便将逝者葬于正房堂屋之中,连夜逃到了花氏土司给的土地上搭棚盖屋,过起了日子。几百年过去了,因刘家的发展和外姓的迁入,发展成了寨子,又因阿坡铁矿资源丰富,历史上家家户户都会打铁且打出来的铁具享誉八方而被人们称为“铁匠寨”。
铁匠寨的每一次变迁,都与大田坝的发展息息相关。大田坝历史的每一层面纱,都要由铁匠寨人来揭开,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刘采山老人干活归家时,路过寨子对面的白沙坡坟岭岗,突然被地下的利器划破了大脚趾,愤怒中挖出了那件划破他大脚趾的利器(青铜斧),同时也挖出了大田坝青铜器时代;刘波放牧的牛踩通青铜兵器库藏洞穴,铜矛、铜剑、铜镯、铜铃等大量兵器和蝶形铜饰出土的同时,也踩通了现实与历史衔接的时空隧道;各级专家不同时期对白沙坡50座战国古墓葬群的发掘,一段隐藏了几千年的历史显现出来,成为迄今澜沧江以西发现的唯一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其中挖掘出来的300余件满面沧桑斑驳、镌刻着时间之痕的青铜器,见证了昌宁千百年来的历史,也见证了古哀牢战场历史足迹。从此,大田坝、铁匠寨的历史文化闪烁出了万道光芒。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