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林里的三个“90后”年轻人
来源: 新华网 阅读:
2021年11月下旬的一天,从老挝万象飞往中国昆明的飞机上,三个年轻小伙身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镜和口罩并排坐着,坐在最远的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云南院(以下简称中国能建云南院)员工毕俊凯戴着蓝色手套比出一个“耶”的手势,同行的李向清在前面按下了快门。留下这张自拍后,飞机起飞,他们在老挝的工作也告一段落。
顶得上,因为正年轻
2020年3月,中国能建云南院收到中标通知书,确认中标老挝磨丁至会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标段勘察工程,包括51公里高速公路及其附属服务区的初勘和详勘工作。
这条高速公路起于老挝磨丁口岸,止于老挝会晒口岸,位于老挝西北部,是连接老挝琅南塔省、波乔省与中国云南省的重要通道,作为亚洲公路网AH3的一段,是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工程。
接到任务后,中国能建云南院勘测工程公司决定派出三个“90后”前往老挝,由1990年出生的李向清担任项目负责人,1993年出生的李自立担任测量负责人,1995年出生的的毕俊凯担任地质负责人。3月下旬,三个年轻人作为第一梯队前往老挝。
靠得住,因为能吃苦
通常三个“90后”年轻人,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早餐去菜市场买当天要背上山的午饭,可以买到糯米饭、干猪肉条、水煮竹笋、水腌菜、烤罗非鱼以及一小袋辣椒蘸水,每个人再买上两瓶2.5升的矿泉水,采购完后车子将他们送到山脚,便开始一整天的工作。
在人迹罕至的野生芭蕉林中,不时会遇上野猪陷阱、毒蛇、蜜蜂窝,还好这些危险大多能在当地人指导下有效躲避。“最让人讨厌的是蚂蝗”,李向清坦诚地说“刚开始还是有点怕的。蚂蝗多半隐蔽于溪边杂草丛,尤其在堆积枯木烂叶的地方,只要经过就会黏在裤腿上,基本感觉不到它咬人。”但一旦被咬,伤口不易愈合,甚至大半年过去还会发痒。
他们还特别研究出专治蚂蟥的“配方”,每天进山背上一小瓶洗衣粉,快到蚂蟥地段就提前涂抹在鞋上,发现蚂蟥上身就立马掏出洗衣粉洒在蚂蟥身上,它便会卷起来自动脱落。为减少蚊虫叮咬,他们都把衣裤裹得很紧,戴着口罩,身上背着工具,脚底踩着泥,手上干着活,早已忘记自己身处气温三十多度的热带雨林,挥汗如雨,汗流浃背。
勘察调绘常常没有现成的路,即便有路,由于要按照计划路线行进,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地遇水趟水、遇山爬山,鞋子、裤子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整天下来每个人的脚都被泡得“白花花”的。晚上回到驻地还要整理内业资料,提前规划第二天的调查路线,有时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
信得过,因为敢担当
三个年轻人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积极推进工作开展,最终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
无数次的核酸检测,数不清的消毒防护,反复的沟通交流,都是常规的基础流程。勘测工作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有人说勘测是走遍千山万水,看尽人间美景。实际上,勘测人时刻面临各种困难的考验,到林深处披荆斩棘,去无人地翻山越岭,在荒野里负重前行。
为了能让李向清在工地安心值守,他的妻子给予了充分支持。他的女儿刚满两岁,长时间见不到爸爸,女儿就说自己有两个爸爸,一个是能和自己通视频的“手机爸爸”,一个是监控摄像那端的“摄像头爸爸”,想爸爸时就说要见手机爸爸,殊不知这位手机爸爸心中又是多么牵挂家里。长期出差的李自立也近一年没见到家人,毕俊凯也将婚期一再推迟。
中国能建云南院三个“90后”年轻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年当有青年的样子”,身体力行地彰显出作为青年人要有敢于有梦的理想、勇于追梦的担当、勤于圆梦的实力,关键时刻顶得上去,非常时期敢于担当,困难当头迎难而上。(谢思琳、李向清)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