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2021年以来,昌宁县农业农村局立足自身职能职责,认真按照国家及省、市、县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强化规划监管。按照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规定,依据相关法律对我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作出调整,划定17个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总面积153.24平方千米,其中饮用水源保护区3个,面积25.68平方千米;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90.85平方千米;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13个,面积36.71平方千米。严格养殖场选址监管,做到禁养区内无规模养殖场。2021年,以枯柯河流域为重点区域,逐步取缔枯柯河流域干流30米范围内养殖场(户),干(支)流50米范围内一律不得新增养殖场(户),存量养殖场(户)100%配套建设畜禽粪污收储设施设备。制定并印发了《昌宁县重要水源地和重点河流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明确各乡镇、部门工作责任。目前,已全面完成枯柯河流域50米范围内的养殖粪污治理。拆除枯柯河流域30米内养殖畜舍27户、9543.7平方米;规范提升44户。其中,柯街镇拆除15户、4183.9平方米,规范提升18户;卡斯镇拆除6户、1239.4平方米,规范提升26户;湾甸乡拆除4户、3253.4平方米;鸡飞镇拆除2户、867平方米。启动枯柯河流域的柯街、卡斯、湾甸3个乡(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全县2021年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5%以上。抓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县规模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验收扎实开展。截至2021年底,组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对全县126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验收,验收合格并上传直联直报系统审核通过126家,其中,22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全部通过验收,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全县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去向登记表实现规模场全覆盖,规模以下养殖户出台《昌宁县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抽样监测方案》,设置定点监测点15个,监测畜种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全县规模养殖场及屠宰场均建成畜禽死尸无害化处理池;全面压实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监督责任,确保散养户采取就近就便挖坑消毒深埋的方式开展无害化处理。
强化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全县唯一一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严格按照环保相关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位于昌宁县田园镇达丙社区观音山,场区配套防治废水、废气、噪音和固废环保设施。废水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体制,严格依照《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A等级标准并安装污水在线监测设施,并与环保监控平台联网;废气经处理设施处理后通过高排气筒排放,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要求;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要求;固废集中收集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隔油池废油和机修废物、废离子交换树脂等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病死猪(牛或家禽)以及不合格品通过化尸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积极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加大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严控化肥增量。认真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及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基础工作,完成了昌宁县耕地质量评价历史数据更新与完善。2018年以来,每年在全县范围内确定耕地质量调查点位108个,采集土壤样品108个,通过土壤样品的送检结果,分析得出全县耕地质量等级,合理规范使用化肥用量,不断提高化肥利用率。2021年全县化肥使用量下降至63271吨,较2020年的65377吨减少2106吨,同比减少3.2%,全县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化肥减量工作成效明显。加大绿色防控覆盖率,严控农药增量。全县设立常规预警监测点5个,草地贪夜蛾监测点30个,建立县级绿色防控核心示范样板6块,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11块。严格落实各项绿色防控措施,在农业防治技术上,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在生物防治技术上,积极利用性诱技术防治水稻螟虫、白僵菌防治玉米螟、释放蚜茧蜂控制蚜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在物理防治技术上,充分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蓝板等诱杀害虫;在科学合理用药、优化化学防治上,首选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轮换用药,精准施药。截至2021年底,全县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为36.8%,比上年增0.8%,专业化统防统治率在45.1%,比上年增2.6%,农药利用率为40.2%,较上年增0.1%。
切实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和成熟模式,以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为目标,通过构建机制、培育产业等措施,扎实推进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据调查测算,2021年秸秆总产生量为52.09万吨,综合利用量47.9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2.04%。
持续做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积极引导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农田废弃残留地膜回收,建成卡斯兴达塑料管厂和昌宁城达工贸有限公司,加强回收农膜科学处理利用,减少农膜环境污染。2021年,昌宁县农用地膜使用面积34.16万亩,农膜使用量2327吨,回收1976吨,回收率83.3% 。加强农药经营管理。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云南省农药经营许可实施办法》切实开展好农药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工作,严格督促农药经销商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主体责任。目前,全县225户经营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均已设置农药废弃回收统,统一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2021年,在全县13个乡镇设置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监测调查点13个,每个监测调查点负责500亩农作物种植范围的监测调查任务。根据实际情况遴选覆盖面大、服务质量好、积极性强、信誉度高的农资店、合作社、种植大户或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乡镇回收点,定期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到回收处置点。到目前为止,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量为28.3吨,存量为8.49吨,回收量为19.81吨,回收率为70%。
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根据《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扎实推进云南省“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我县提前谋划,高位推进2021年度“厕所革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2021年农村厕所建设项目实施,全县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达38224座,覆盖率为50.78%。2021年农村卫生户厕建设任务8080座,建设完成8080座,完成率100%;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建设任务35座,建设完成35座,完成率100%。实现了全县124个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无害化卫生公厕达到1座以上全覆盖。建立健全公厕管护制度,确保保洁人员在岗履职,保持公厕干净卫生,使公厕粪污得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全面抓实薇甘菊防控。截至2021年年底,全县薇甘菊累计发生面积832.1亩,涉及6个乡镇13个村(社区)34个发生点,通过全面普查和防治,全县薇甘菊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累计恢复面积720.6亩。全年组织防控人员50人次,防除面积111.5亩,防除效果达95%,危害控制程度在5%以内,挽回经济损失5万元。洪 专
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局 提供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