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探索大姚、永仁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来源: 昆明信息港 阅读:
1月27日,“网媒新春走基层•喜迎二十大看楚雄”媒体采访团走进楚雄州大姚县、永仁县,探访当地美丽村庄建设的成功经验。
大姚县金碧镇七街社区: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大姚,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传统的土地。
早在1926年,中共云南省地下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大姚籍人士赵祚传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回家乡为党筹集经费,不幸被捕,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6岁;1936年4月18日至20日,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长征过大姚,途经4个乡镇50多个村民小组、行程近百公里,也播下了革命火种……
“我是听赵祚传的故事长大,一直希望将他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教育后代子孙。”大姚县金碧镇七街社区党委书记歹立仁说,2020年12月,云南省委组织部批准大姚县推进“‘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7个社区经过层层遴选,七街村社区成功被中组部列为云南省“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的11个项目之一。
试点获批后,大姚县力争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共投入革命遗址保护经费2000多万元,修缮大姚县红色服务站、七街红军墙、红军井、红六军团指挥所、红色驿站、寅阶小学、赵祚传烈士故居等一批重要革命遗址,并将其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红色景点。
“通过红色景点建设,吸引游客前来了解这里的红色文化,可以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歹立仁说,金碧镇七街社区的发展未来可期。
着力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村更红,美丽村更美。至2021年底,大姚县七街“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挖掘、修建、修缮的红军墙等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对外开放;红色寅阶小学得到提升改造;3公里的环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美化、亮化,美丽乡村破蝶而出,成为了大姚县乡村振兴的典范。2022年初,七街村还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
大姚县金碧镇胡屯村委会初屯村:因地制宜打造美丽村寨
金碧镇胡屯村委会初屯村地处大姚蜻蛉河畔,距县城11.5公里,全村4个村民小组268户1200人。2020年,初屯村被列入大姚县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村后,投资1100万元,实施了“一水两污”项目,实现了雨水和生活污水分流。
“2021年,我们大力开展清‘七堆’、用‘六废’、造‘五园’、治‘四乱’、建‘三场’、强‘两基’和定制度‘七个行动’,着力解决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突出问题。”大姚县金碧镇胡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邹志禹说,初屯村在全面治理、系统治理、长效治理中,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质的飞跃,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目前的村中,道路整洁干净,小花园、小菜园点缀在村头巷尾,停车场、娱乐场、活动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过去的旱厕也全部改成了卫生厕所。村民们还依村就势,将村内的小坝塘改建成了休闲小公园,长廊、亭阁、步道、绿化亮化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了景在村中、人在景中的和谐图景。
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是胡屯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一大举措。长长的村庄主路和曲径通幽的农户巷道中,多年的粪堆、柴堆、草堆被清除了,石堆、砖瓦堆等被巧妙地用在镶嵌花园围栏上,村中一些被淘汰的海簸、风柜、犁耙等老式农具,被巧妙地装点在公园里和墙壁上,打造成了极具特色的挂件装饰、景观造型,既保留了乡土气息,又唤起了旧时记忆。
初屯村之美,还有产业之美。初屯村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蔬菜、花卉产业,村民则通过务工和地租获得稳定收入,既解决了村中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增收有了门路,美丽乡村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永仁县宜就镇:探索“乡村治理小区化”新路径
“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宜就镇按照‘乡村治理小区化’理念,探索出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法治化‘四化’同步推进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宜就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杨永祥说,自2020年以来,永仁县宜就镇打破思维定式,创新性提出“集镇管理小区化”理念,通过“党组织+业主+企业”的管理模式,全面解决长期困扰宜就集镇管理的“乱象”,闯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宜就治理经验。
宜就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物业公司,对集镇进行全天候“小区化”管理服务。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管理,使得宜就镇人居环境得到全所未有的提升。
为了巩固治理成效,宜就镇还新建了视频监控点367个,安装违章停车抓拍球7个、规划建设智慧停车扫码地灯泊车位269个。同时,制定出台集镇水费、垃圾清运费、摊位费、停车费、小广告治理粘贴费收取管理使用制度,为集镇可持续管理提供资金保障,以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街道干净整齐、水沟再无垃圾,水体清澈见底,是对我们创新治理最大的褒奖,我们的治理模式值得全省推广。”杨永祥说。
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前往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委会巴拉务村的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成片草莓长势喜人。
云视网 记者邱黾勉/摄
莲池乡副乡长、查利么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云燕说,过去,永仁县政府搭桥牵线引进种植企业以带动巴拉务村发展,经过多年的学习,部分村民开始自主种草莓。近年来,发展石榴、草莓等特色产业成为巴拉务村村民的致富路。
在查利么村委会秧鱼河新村,有一群绣娘们正奋力刺绣,一针一线都让指尖上的技艺显得越发娴熟,绣品更加精美。李云燕说:“这些刺绣骨干通过发展彝族刺绣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约8万元,其他刺绣协会会员通过刺绣手工艺品创收人均月收入也有1000-2000元。”
“刚开始种植、做绣品的时候,村民们也很担心产品会卖不出去,但现在我们不愁卖了。”李云燕说,近年来,当地依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有效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客商前来收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昆明信息港 记者黄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