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保山 |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年来,保山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通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保山,无论是身处繁华的闹市,还是置身于偏远的山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随处可见,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近年来,保山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通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保山是一个有着民族团结光荣传统的地方。公元69年,东汉设立永昌郡,哀牢少数民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唐南诏时期,移西爨白蛮20余万人进入永昌城;明代,大规模汉族移民迁入保山,各民族在保山大地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县长张问德撰《答田岛书》,号召保山各族儿女团结一心,抗战到底;著名爱国侨领梁金山慷慨捐资直至抗战全面胜利。
新中国成立初期,傣族九土司联名向朱德总司令敬献五彩织锦,表明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1950年8月,保山地区动员骡马4500匹,运粮22.5万公斤,为和平解放西藏贡献力量;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西南民族访问团莅保慰问保山各族人民,57名保山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写下了“坚决为各兄弟民族的平等、团结、友爱、合作、自由、幸福的事业努力奋斗到底”的誓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思想的火炬,照亮着崭新的时代。保山各族儿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发展的总遵循,聚焦“凝聚共识”行动、“和谐家园建设”行动、“文化旅游提升”行动、“根魂梦凝聚”行动,共同绘制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民族团结进步绚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让每个兄弟民族都过上好日子,是历届保山市委、市政府的奋斗目标。多年来,保山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一个个关乎全市发展大计宏图的展开,正将保山推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为各族人民带来新福祉。
2020年,保山全面兑现“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全市39.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1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易地扶贫搬迁7.2万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681元增加到2021年的12940元,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保山先后投入50亿元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兴边富民行动、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整族帮扶整乡推进等民心工程,佤族、傈僳族等直过民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保山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重点打造了隆阳区潞江坝、施甸县姚关镇、腾冲大和顺、龙陵县勐糯镇,昌宁县柯街镇、卡斯镇、湾甸乡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保山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围绕抓实“二个行动”、走实“四条示范带”的思路,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记嘱托、同心向党、感恩奋进,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勇前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报记者 李洪才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