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 新技术新项目托起边疆人民健康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备受关注!社会各界和主流权威持续关注和点赞高质量发展的龙陵县人民医院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新突破:“自体血回输技术”大显身手、“血液灌流治疗”开启中毒救治新篇章、“肾穿刺活检技术”精准诊疗、医疗服务进入“介入时代”。
龙陵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隔江相望,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8%,居住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3个民族,华人华侨12万余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之一。
在党和国家多年推动西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兴边富民政策以及东西部协作的长期持续润泽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人民医院先后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及其各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的持续帮扶,先后建起了13个省内外基层专家工作站和1个“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云南分中心”,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补短板项目,医院“五大中心”建设率先在全市县级医院中全部通过国家、省、市级验收。2021年,龙陵县人民医院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符合县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县级医院名单。
2021年12月24日中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对口支援龙陵县人民医院座谈会。
“自体血回输技术”新突破助力医疗升级
“‘自体血回输’是保障手术大出血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力举措,县域首次‘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开展为医院开展更多大型手术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龙陵县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支委、麻醉科副主任杨德林说。
2021年5月20日,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了患者赵某,经探查该患者腹内存在蓝紫色巨大肿块,占据了整个腹膜腔,通过对其性状的诊断,考虑腹膜后血管瘤可能。在为赵某行腹部巨大包块切除术过程中,由于血管瘤体积较大,术中出现大出血,引流出血液大约3000ml。
在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已经具备开展“自体血回输”技术所需人力资源和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为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作为科室主任、副主任及50%业务骨干均为党员的麻醉科,充分展现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党员本色,立即组织“自体血回输”团队,为患者实施县域首次“自体血回输”技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2021年5月20日上午,龙陵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开展县域首例“自体血回输”手术。
“自体血回输”是通过采集受血者自身的血液,或回收手术中视野范围内的血液,经抗凝、过滤、离心分离、洗涤等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以满足手术期间或紧急需要的一种输血方式,具有用血即时、降低排异弊端、规避传染病传染风险等技术优点。
龙陵县人民医院王耀昌院长表示,“自体血回输”属于现代医学和高科技成果,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麻醉科血液过滤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医务人员医学素养和医学能力有了“质”和“量”的突破,医院将可以开展更多心血管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和骨科择期手术等大型手术。
当前,龙陵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已具备承担各级手术麻醉的能力。在设施设备方面,先后引进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纤维支气管镜、视可尼喉镜、双相除颜监护仪、困难气道急救箱、自体血回输机等先进设备;在人力资源方面,先后得到6位上海新华医院专家、2位市人民医院专家的连续帮扶,全科人员均多次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人人都能做到独挡一面;在医疗技术方面,麻醉科现已能开展无痛分娩、自体血回输、纤支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等多项新技术。
“血液灌流治疗”开启中毒救治新篇
百草枯是一种高效能的非选择性接触型除草剂,对人畜具有很强毒性,是农药中毒致死事件的常见病因。中毒后死亡率极高,治疗上无特效解毒药,成人致死量为20%的水溶液5—15ml。在没有开展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技术之前,无论是急诊科,还是血液透析中心,喝下量逾10ml百草枯的患者几乎没有救治生还可能。
龙陵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是龙陵县域内最大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也是各类中毒患者的救治基地。以往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上主要采用清除毒物、药物解毒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传统救治方法,这种方法在百草枯中毒救治中没有取得很好的疗效,患者死亡率与全国水平相当且居高不下。
2021年县人民医院购进先进的血液灌流机,彻底改变了“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率高、救治无望的医疗状况。10月11日,医院急诊科便成功为一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了血液灌流治疗,开启了急诊科中毒救治的新篇章,此次灌流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双罐串联”血浆灌流法,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清除更多的百草枯,此种简单实用、救治成功率高的床旁血液灌流方法在龙陵县运用尚属首次开展。
当天上午10时22分,患者因“口服百草枯20ml”拨打120急救电话,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人员迅速前往患者所在地,通过院前急救人员与科室值班人员的无缝衔接患者还未到医院,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就已事先准备好洗胃、灌流等抢救设施。11时22分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护人员立即开始给患者彻底洗胃、监护、抽血、排除毒素等相关抢救,患者虽经洗胃、导泄等加强毒素排除抢救处理,但体内仍存在大量毒素未清除。
“全国抗疫最美家庭”获得者、党员莫增茂副院长到床旁查看患者后,充分展现了一名党员的担当作为,当即表示,需进行床旁血液灌流,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科室血液灌流治疗小组成员迅速集结,肾内科主任杨艳春立即进行深静脉穿刺,急诊科主任欧阳继成拟定了治疗方案。
在为病人成功置入血透置管后,经过管路安装、预冲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上机,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实时监测血液灌流机的各项参数。最终,经过急诊全体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在最短时间内成功运用床旁血液灌流技术抢救了患者生命。
2021年10月11日中午,龙陵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为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行县域首例床旁血液灌流术。
据入党积极分子、急诊科主任欧阳继成介绍,自2021年10月医院开展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以来,医院急诊科已先后治愈出院了4名服用致死量百草枯的急性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率达100%。避免了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因转院到省市级医院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治疗成功率不高的情况发生,及时挽救了农村患者的生命和家庭。
龙陵县人民医院血液灌流技术的顺利开展,实现了此项医疗技术与省市级医院的同质化,标志着医院急诊科在危重患者救治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医院急诊科9名医护人员均到省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过急诊专科。
肾病诊疗实现飞跃“肾穿刺活检技术”大显身手
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肾脏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并且趋向于年轻化,全面提高肾脏疾病治疗水平,成了县级公立医院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医疗工作,就笔者了解,龙陵县人民医院当前肾内科治疗的透析患者即达156人。
2022年1月5日,龙陵县人民医院肾内科顺利完成首例肾穿刺活检术。该项技术作为肾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医院在肾脏病诊疗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广大肾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福音。
4个月前,21岁的小杨突然发现自己的脸和双腿都肿了,虽然不痛不痒,但到昆明检查后却诊断出患有肾病综合征( NS),这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肾小球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以及高脂血症。小杨当时未进行肾脏穿刺检查,选择了服药治疗,回家后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后到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
经检查,小杨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全身水肿、严重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医院建议小杨尽快做肾脏穿刺检查,以免延误病情。经小杨同意后,肾内科在超声科配合下,为其进行了肾穿刺活检术,术中肾脏取材良好,并在现场有序完成了穿刺组织的观察及切片,送光镜、电镜、免疫荧光病理活检,及时找出了病因病灶,为下一步针对性治疗和靶向用药奠定了基础。术后小杨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
2022年1月5日上午,龙陵县人民医院肾内科为患者行县域首例肾脏穿刺活检术。
党员、肾内科主任杨艳春先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昆医附二院进修,多次参加昆华医院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短期培训班。据她介绍,近年来,肾病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发病率逐年上升,肾穿刺活检术可以有效明确肾脏的具体病因以及病变程度,区分其病理类型,对肾脏病患者的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极其重要。
龙陵县人民医院首例肾穿刺活检的顺利完成,进一步为医院肾脏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对肾内科专科建设和发展意义深远。2021年以来,医院肾内科先后开展了床旁血滤(CRRT)等8项新技术,并不断在相关诊疗技术上突破创新,助力肾脏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切实提高县域肾脏疾病救治水平。
重症医学科飞速提升创造生命奇迹
据王耀昌院长介绍,近年来,医院牢固树立“如果救治一万名患者,其中一位没治疗好,就有可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少了关键的‘1’”的医疗理念,并积极号召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三牛”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努力服务龙陵县山区居住着的百姓和勤劳生存着的各族群众。
龙陵县人民医院在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理念,以及党员、干部职工在深入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成立于2017年的重症医学科(ICU)就是典型的代表,科室医务人员平均年龄仅27岁。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却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越来越多的严重多发伤和颅脑损伤特重型病例被他们成功救治。
2022年1月7日,39岁杨某因“跌伤头部伴意识障碍1小时”收治龙陵县人民医院。辅助检查,头颅CT平扫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外出血,脑中线向右侧移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枕骨线形骨折累及颅底伴右枕部头皮下少量血肿、积气及周围软组织肿胀。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特重型、脑疝晚期、深昏迷、头皮开放性损伤等。
入院后,医院立即启动院内创伤中心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在全麻下为患者行“颅内多发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转入ICU治疗,并及时给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留置气管套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脱水,亚低温治疗,行腰椎穿刺术,监测颅内压和颅内感染情况,营养支持,抗感染、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床旁康复治疗、针灸治疗等。
2021年2月11日晚间,龙陵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
1月28日,经ICU医务人员21天的精心医护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自主意识恢复,自动睁眼,有遵嘱活动,四肢肌力明显恢复,右上肢肌力恢复稍差,余肢体肌力正常,并转科进行下一步康复治疗。患者21天奇迹恢复,并非偶然,充分体现了5批上海新华医院对口支援专家的帮扶成果明显,同时也体现了龙陵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飞速提升。
龙陵县人民医院ICU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科室党员、干部职工不忘初心、不辱使命,默默地坚守新时代职业精神,为守护生命绽放芳华。ICU主任甘积兰说:“作为医院最年轻、最具有活力的团队,我们将积极融入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践行初心使命,全面提升自身本领,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把‘服务重症医学’作为党组织对我的考验。”
突破微创手术瓶颈造福边疆人民
2022年2月25日,龙陵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团队独立完成县域首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通过“微创小切口”及时为食管癌中期患者切除肿瘤并重建消化道,实现医院在胸腹腔镜技术领域的又一突破。
二月初,患者王先生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月余”到龙陵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经胃镜检查发现其食管中下段存在直径5cm的肿瘤,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压迫了食管,若不尽快治疗,将会影响患者进食及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普外科团队决定为其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据了解食管是连接咽部和胃的重要通道,周围遍布气管、主动脉、心、肺、迷走神经等重要器官和组织。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属于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高的四级手术。该手术改变传统手术“大切口、大创伤”为“小切口、微创伤”,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显著优点。
手术中,陈德兴主任及其团队在患者胸、腹部切了4—5个0.5—1cm的小孔,在麻醉科的配合下利用胸腹腔镜系统设备,先为患者切除了食管肿瘤,然后“清扫”病变部位周围可能转移的淋巴结,最后剪切部分胃,做成食管样的“管胃”和剩余的食管做吻合,重新建立消化道,手术用时5个小时。
2022年2月25日上午,龙陵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团队独立完成县域首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奉献,只有在医疗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才能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专家对我们这支队伍的10年带教和家乡人民。”龙陵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书记、普外科主任陈德兴说道。当看到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出院,陈主任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能感受到微笑里包含了太多的东西。
现如今,临床外科已步入微创时代,胸腔镜微创手术已成熟应用于胸部外科手术之中。近年来,龙陵县人民医院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大专科建设,普外科(心胸外科)先后成功开展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等高难度微创手术,造福龙陵广大心胸外科患者。
王耀昌院长说:“微创手术的开展情况,可以说代表着医院整体水平,作为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者体表和体外组织创伤的新技术,是医院发展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龙陵县人民医院一定要在推进‘肿瘤中心’建设等“十四五”规划工作中,突破微创手术瓶颈,更好的造福边疆群众。”
医疗服务进入“介入时代”受到广泛好评
2022年4月20日,龙陵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了一位77岁的傈僳族患者汤奶奶。汤奶奶因“腹痛1天”入院,脐周腹痛为主,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不适。经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
4月14日,在医院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为汤奶奶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这是医院开展的第550例介入手术。术后汤奶奶留下了感激的泪水,激动地说:“听说我这算大手术,我们从农村来的,还好县医院就能做手术,......真真的感谢共产党,感谢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了。”目前,汤奶奶恢复良好。
2021年,医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院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在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力量,勇于实干担当,多举措创新工作,其中介入导管室的建设成效最为突出。从4月20日,借助“蔡红雁教授专家工作站”开展第1例冠脉介入手术,到如今开展第550例介入手术,仅用了一年时间,标志着医院进入“介入时代”,医疗服务水平取得了“质”的突破。
2021年,医院为更好服务县域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重点推进介入手术开展,新建了介入导管室,外派8名医护人员进修,购置了GE lnncova IGS 5血管机,多次外请专家指导。医院通过介入手术,先后开展了县域首例急诊PCI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首例ERCP手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首例肝动脉栓塞硬化治疗等手术。
2022年4月20日上午,龙陵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医院介入手术开展以来,患者涉及内科、外科、神经外科等,由于介入技术作为介于内科和外科的新兴治疗方法,相较内科和外科具有精准、微创、预后快、用药少等明显优点,医院介入手术治疗受到就医患者的广泛好评。
王耀昌院长表示,介入治疗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为县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为全县心、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及时、高效、便捷的救治条件,也为心血管内科、普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医疗工作迎来了新的突破,该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龙陵县医疗领域的一项空白。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陵县人民医院不断创新突破,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接续奋斗中,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还很长、任务会更加艰巨。院长王耀昌表示,医院将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积极借力上海五院、昆明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巩固“五大中心”“介入中心”建设成果,强化“2022年全省医疗管理工作要点”落实,积极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确保“科、教、研”取得突破。同时,将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内开展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信息互联互通等工作,全面推动医疗资源整合,促进县域医疗同质化,降低县域患者外转率,减轻基层群众就医负担,让基层百姓更好的享受医疗红利,以更多更满意的高质量发展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专家是边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的中流砥柱。根据国家卫健委《“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要求,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续帮扶龙陵县人民医院,2021年12月19日龙陵县迎来了第一批上海五院医疗专家。医疗队队长丁和远表示:“作为第一批上海五院对口支援队员,将把上海五院的先进理念和前沿医学留在龙陵县这个第二故乡,积极为防止边疆群众‘因病返贫’打牢坚实的医疗基础,写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篇章。”
2022年4月21日中午,龙陵县人民医院召开云南省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区域能力提升工程(龙陵站)座谈会。
“坚信有上海五院、昆医大各附属医院专家的倾情帮扶,龙陵医疗健康事业将行稳致远。”龙陵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家凡表示,下一步,医院党委将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作风建设有关要求,践行好“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征程中,以新的历史担当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站在新征程新的起点,龙陵县人民医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将全面推进医院“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实现新院搬迁,保证“医、康、养、护”四个领域取得新突破,在人才培养、医院文化、信息化建设、现代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全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刘兴雄/文 刘靖玲/图)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