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杨善洲精神 | 杨善洲同志是苦干实干的典范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采访对象:杨习超,保山市隆阳区人,历任农业学大寨工作组组长,保场公社党委书记,工会主任、保山地委农村工作部科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保山市人大常委会退休。
采访组:张发成 施颖 张木新 郑王媛淇 聂汝玉 徐永标
采访日期:2021年8月29日
采访地点:杨习超家中
采访组:杨习超同志您好,请给讲一讲您是怎么认识杨善洲同志的?
杨习超:我参加工作之后,刚好遇到粉碎“四人帮”,兴起了全国、全区、全村上下的农业学大寨考察,我就抽派到农业学大寨办公室,刚好老书记这个时候分管农业。我的工作,都是在老书记的直接指挥、安排、调动之下开展的,应该说是从1977年开始,我就与他结缘。因为我在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时候比较年轻,十八九岁的工作队长,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又是工作队的团支部书记、党委委员。我在当时的城郊公社的糖艺(地名)(音)当工作队长,老书记到糖艺检查时,我就认识他了。老书记是农民出身,他非常关心、重视“三农”工作,我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与老书记有很多联系和交往,也就留下了非常深的感情。老书记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形象、他的精神、他的为人,始终在我心中磨灭不掉。
采访组:杨善洲同志在干部培养方面,有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杨习超:老书记非常重视培养年轻干部。这一点,在我的印象当中是非常的深刻,就从我自身的体会上来说,当时粉碎“四人帮”之后,一大批老干部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担任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包括老书记也如此。他以前是“埋头拉车”的老干部,做事循规蹈矩、踏实苦干,但是他敢于提拔任用年轻人,切实提升了机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了队伍活力。1977年,我是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队长,到1979年,我就被破例提拔为施甸县保场公社党委书记、工会主任。那个时候我只有23岁,这么年轻的公社党委书记、工会主任,是杨善洲老书记大着胆子提拔我,当时一般人是不敢做的。我在任工作队长期间,就受到地委书记和县委书记的表扬,在落实农村政策方面脚踏实地,所以破例提拔我。记得在任命之前,老书记到村庄进行调研,听取群众的意见后,他对我说:“杨习超,你这个小伙子有文化,老百姓也说你工作积极热情、愿意吃苦,你要继续努力。”他同时指出:“年轻人不能骄傲,要随时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老师。”当时的公社书记和工会主任不像现在,县一级就可以任命,在当时是地委直接任命的,所以从我身上,就觉得他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任用。由于他的大胆任用和提拔,多年之后,保山地区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就被不断地培养出来,全力地实行了领导干部“四化”的精神。杨善洲书记还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训和提高。1983年,省里头提出第三梯队要接受省委党校正规化教育,对年轻干部进行正规化教育,我被推荐到省委党校学习,我就是接受正规化教育的第一批人。我们到省委党校学习了两年,老书记先后三次到省委党校去看望我们,每一次他都要把大家召集起来,听听大家的学习汇报,问问大家的生活情况,还鼓励我们每个学员要在省委党校好好地学习,回来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他在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上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和贡献。
采访组:当时您和杨善洲同志共事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杨习超:我来地委之后在农村部农办工作,由于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保山的大事,老书记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把“三农”当作重中之重,因此农村部农办就成为了他指挥、指导、联系“三农”的办公室。当时除了主要领导经常陪同老书记去调研之外,部领导交代了一个任务给我,凡是老书记下乡调研需要我们部门参加的,我要随叫随到。我获得这么一个特殊的机会,就经常陪着老书记下乡、出差。我们下乡、出差,多则十几天,少则五六天。他的车上完全就是一个杂货铺,有行李、蓑衣、帽子、笔记本、烟袋,还有一些生产工具,如剪刀、锄头、砍刀。如果到腾冲,我们就顺路看看农村基本情况、生产情况,我们一般先在大蒿坪的大食堂就餐,然后去茶山、林场、畜牧站、农户家等地方调研,最后去腾冲县委会听报告。这些都是老书记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我们出差和下乡,基本上没有受到任何级别接待,都是自掏腰包,我负责记账。出差期间,老书记就深入农户家、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做各种记录。调查研究的内容就是为了了解农村情况、生产情况、地方特性。杨善洲老书记教育干部时经常说:“你们干部要调查研究,不要搞特殊,要‘下马观花’”。
采访组:在生活方面,您觉得杨善洲同志有哪些值得称赞的事情?
杨习超:我在公社任职的时候,老书记都是临时来、临时去,从来不通知我们,天天搞得我们措手不及,但是已经习惯了。有时候老书记来了问我们食堂还有没有饭,要是有饭没有菜了,老书记就说:“那就打一碗米汤泡饭吃就可以了,有咸菜再配一点。”当时伙食费是两角钱一顿,他还是按标准交给我们。有时候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去隔壁公社的食堂炒一盘猪肝,等我们的猪肝炒来,老书记已经吃饱了,让我们留着吃。他交代记账的人说:“把我的名字加在你们食堂吃饭的名单上,我3个月来结一次账。”后来食堂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一看到杨善洲来吃饭,就在本子上做好记录,3个月时间一到,他就来结账了。杨善洲书记的作风十分俭朴,我帮他背过一套军大衣,他很珍惜,70年代我帮他背过,80年代我帮他背过,到大亮山我还帮他背过,到他去世之后,我去大亮山帮他收拾遗物,发现他的这件军大衣和那双鞋子都还在。
采访组: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还常常回来看望大家吗?
杨习超:杨善洲老书记也经常回来看望老干部、老同事,我在扶贫办,他也经常来看我,闲聊一下,有时候也和我交流工作。对于他造林场的事,我也帮不上大忙,但是该帮的,我也力所能及地去帮。杨善洲老书记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我觉得绿化大亮山不是他突然之间、偶然之间的想法,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老书记快要退休前的几年,我还跟着他跑,书记就利用大量的时间去看这些林场、牧场、茶场,他是有思想的,早就做好准备了。他在大亮山绿化的面积比当初破坏的要大,在老书记的带动下周边乡镇的群众也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