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北海湿地管护局用心守护湿地生态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近年来,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以“四个坚持”为推手,以打造“生态美、环境优、功能全的精品型湿地”为目标定位,“管理精细化、项目精准化、旅游规范化”的路径,促进湿地生态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方式良性转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凸显。
坚持绿色发展,以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保生态。腾冲北海湿地是201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629公顷,区内湿地面积215.69公顷。近年来,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建立稳定的长效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后,实施了湿地恢复工程,恢复湿地2961亩,建设拦水坝,有效提高水位、增加水面,减弱沼泽化进程,加强对“浮毯”的保护,拓展野生动植物繁育空间,进一步发挥湿地生态功能。10年来,共投入湿地生态补偿金约6000万元,水位提高了1.8米,湿地面积由原来807亩扩大到3457亩,湿地植被恢复1800余亩。
坚持协调发展,处理好两对关系促和谐。认真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管护与解决涉农问题两对关系,使周边关系更加和谐。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持续开展湿地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式转变,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途径,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以保护地整合优化为契机,留足群众发展空间,缓解历史遗留问题矛盾冲突。
坚持开放发展,突出三个重点增亮点。突出项目支撑,建立保护区后,湿地周围面山植树造林1,728亩,荒山造林管护恢复植被4500亩,同时,将汇水面山集体林纳入公益林、天然林管理,对林农给予生态补偿,年兑付生态补偿金14.23万元。2016至2021年共投入资金1626万元,建设基层管护宣教用房,保护区确界立标,修缮湿地防护栏、巡护道路、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等项目建设,开展外来物种清理和控制;突出科普宣教,以加强科研合作、科研监测等方式提升科普能力;以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进集市等方式强化科普宣传,以实施研学旅行、自然教育等方式强化科普教育;突出环境治理,实施环湖截污工程,阻断对北海水体的污染威胁,定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理保护区及周边湖面、沟渠、道路白色污染物及建筑垃圾等,改善保护区周边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周边群众的环保意识。
坚持创新发展,实现四个目标强措施。坚持抓实治山理水工作,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通过开展植树造林、非法捕捞治理整顿、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特别是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等对北海湿地的污染,湿地鱼虾数量不断增多、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生态效益明显提升的目标,打造多业态生态旅游品牌,发挥高质量的生态效益,湿地群众增收明显,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进一步扩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实现群众矛盾有效化解的目标;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目标,健全了保护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对北海湿地进行综合管护和治理,使各项管护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十多年来,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重点工作,同心同向发力,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使腾冲北海湿地这张名片更靓更美。国家Ⅱ级保护植物莼菜分布区域从原来的3亩扩大到现在的860亩,鱼类从2008年的6种增至目前的13种,水鸟数量从2016年同步调查的11种343只增加到2021年的56种2650只,连续两年监测到赤嘴潜鸭、赤颈鸭以及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2021至2022年候鸟越冬季首次发现凤头潜鸭、灰雁以及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鸳鸯和鹗,以上4种水鸟为新增鸟类目录;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涵养水源效益631万元,固土保肥效益597万元 ,净化空气效益1365万元,潜在碳汇效益955万元。每年木质林产品理论经济效益每年净增45万元;绶草等10多种名贵药用、食用植物经济产值每年10万元,周边群众参与旅游服务人数达1000余人,湿地景区每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生态旅游等其他收入8900多万元,周边社区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2700元上升为2021年的1.5万元;社区社会成效显著增强。
【张庆留 韦子荣】
编辑: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