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后,再访方丽春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再访方丽春,已是36年后。再见方丽春,一段尘封了36年的采访记忆却愈加鲜明……
方丽春(右一)在讲解中
4月29日下午,保山日报社党总支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前往隆阳区板桥镇北汉庄杨善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期间,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基地热情接待参观者并担任讲解员的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一番交谈后,证实了她就是我36年前曾经采访过的新闻人物:保山第一批前往日本学习茶叶种植和日本茶艺的两个保山姑娘之一,当年隆阳区板桥镇北汉庄的茶山姑娘方丽春。36年后的相逢,我们都格外惊喜,记忆的闸门也随之推开。
资料图片
1986年4月初,我和同事、摄影记者唐人俊前往板桥镇郎义村龙王塘农民公园采访,村支书杨紫鸣偶然说起北汉庄村有个当团委书记的姑娘曾到日本学习过茶技。改革开放之初,一个农村小姑娘能跨出国门远赴东瀛学习,绝对是一条让人感兴趣的新闻。于是,我和唐人俊便前往北汉庄乡大汉庄村(现在的北汉庄村),找到了从日本“留洋”归来的小姑娘方丽春,对她进行采访,并连夜撰写了人物专访《茶山姑娘的遗憾》,刊登在1986年4月23日的《保山报》头版。文章详细介绍了方丽春在日本学习种茶、茶艺的求学经历和日本茶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情况,以及后来因种种原因不能学为所用的遗憾。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许多读者的兴趣。
(《保山报》1986年4月23日 头版)资料图片
时隔36年后再次相对,我们交谈甚欢。回忆起当年的“留学”,方丽春情难自禁,她指着杨善洲老书记的照片激动地说:“我当年之所以能够到日本学习,还得感谢善洲老书记!”原来, 1982年,时任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得知省里要派一批青年骨干到日本参观学习的消息,便极力为保山争取了两个名额。当时,虽然省里同意了给保山两个名额,但相关学习费用却需要由保山自己解决。当时保山地区的财政状况十分困难,全市的茶叶种植面积仅500多亩,处于茶叶产业发展的起始阶段。但是,为了地方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向来对公款开支十分“抠门”的杨善洲书记却“大方”起来,决定从吃紧的财政经费中拿出4000多元支出这笔费用。经过层层推选把关,最终,在李家山茶园工作的采茶姑娘方丽春和昌宁县右甸镇的茶园青工李红昌获得了学习机会,参加了中国茶叶研究进修所访日代表团为期一个多月的参观学习和培训,前往日本学习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及茶艺等技术。方丽春因此成为当时的保山市(今隆阳区)第一个“留洋”的茶艺技师。
令人遗憾的是,方丽春从日本学习归来后,由于受当时茶叶发展的局限而不能学有所用,只是到有关单位和茶厂作了几次报告,最终满怀遗憾地离开了茶山,回到了当年杨善洲老书记下乡蹲点的基地北汉庄村当一个普通农民,随后担任了多年的村干部。
资料图片
说起这段经历,方丽春动情地说:“当年曾有过到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但最终选择了放弃,原因主要是感恩杨善洲老书记对我的培养,决心扎根北汉庄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历经30多年艰苦奋斗,保山市的茶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70万亩,年产量近3万吨,并创出了昌宁红、高黎贡山牌普洱古树茶、清凉山、封老爷等多个知名品牌,有的早已跨出国门。茶叶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骨干产业之一。
忆往昔,看今朝。曾满怀遗憾的方丽春说:“当年杨善洲老书记希望发展茶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终于实现了!我也觉得没什么遗憾了。”
本报记者 郑 宁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