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一元微菜园”种出“一园大幸福”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我们在农村吃菜平日里都是自家地里种,搬迁到这里后没有菜地感觉相当不习惯,政府和村上动员我们建设小菜园,盘菜园我是相当拿手的,现在一点青白菜、一把芫荽小葱就不用到街上买喽!”81岁的搬迁群众杨会英开心地说。
邑等村小坡头安置区是鸡飞易地扶贫安置区之一,共有180户399人。然而,许多群众虽然住进了新房子,但是难舍“自己种菜”的生活习惯。鸡飞镇用活安置区周边零散闲置土地资源,通过以按户申请,每平方米1元钱租金的形式租赁给安置区群众,打造“一元微菜园”农耕场所,打消了搬迁群众对于安置区“无地可种,无菜可栽”的顾虑,解决了搬迁群众的“菜篮子”问题,许多搬迁户再次种上了“放心地”,吃上了“安心菜”。对面积稍大的闲置地块进行打包租赁,用于发展产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推动“微菜园”向“村集体经济菜园”发展壮大,形成小规模、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邑等村党总支副书记许海军介绍:“我们采取租赁的方式,每平方米仅收1元,即可让在家的老人、妇女有事可做,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菜,租金也能充实村集体经济。我们也拿出一部分的租金,向搬迁户购买一些时鲜蔬菜,送给低保户、困难户”。
据了解,鸡飞镇坚持“三多三少”原则,即多绿化少硬化、多利用少浪费、多整合少零碎,以“取用”和“改造”相结合。村“两委”带着群众就地取用竹片、拆除房屋后的瓦片、红砖等材料,搭建成微菜园的栅栏、矮墙等,最大限度实现变废为宝。共60户搬迁户建设了面积5632.8平方米的“微菜园”,有15户承租用于香料烟棚使用,涉及面积6866平方米,另有承租18.5亩用于发展甘蔗产业。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打造更美丽、更规范、更实用的“一元微菜园”,让搬迁户充分参与进来,自己动手建设栽种,集思广益探索“家在园中、村在景中”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增加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效能,也进一步提升了搬迁户主人翁意识,不断绘就一幅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搬迁群众兰国军说:“这个小菜园我们是自己动手打理、自己翻种的,喜欢吃点什么菜就种点什么菜,有时候也兴跟别人家换着吃,左邻右舍就像一大家子一样,大家一起努力,去过更好的日子。”
鸡飞镇把搬迁群众管理职责纳入网格,将安置区纳入“微网格”治理体系,严格管控私搭乱建等情况,着力打好“拆、改、护”组合拳,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以“微菜园”实现闲置资产、土地盘活“大治理”。
“方寸小菜园,关系大民生。”昌宁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谢斌说,“我们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打造微菜园,实现了农户节支增收、闲置资产集约化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治理有效的四赢局面。”(赵鹏飞)
责编:姜维